来自安徽的52岁男性患者,患有贝赫切特病。该患者1年前因"心律失常"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4个月胸部起搏器囊带伤口开始出现渗液,医院就诊,被告知有起搏器囊带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伤口渗液可稍减少。近8个月来,患者胸部伤口仍间断渗液。
1月余前,患者开始出现颜面部水肿,此后水肿部位逐渐向下蔓延,伴双上肢肿胀、麻木,患者间断有活动后喘气不适,偶有胸前区刺痛,位于胸前区,范围不定,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每次几分钟,可自行缓解。
患者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医院就诊,经诊断患有:
1.上腔静脉综合征、上腔静脉血栓、头臂静脉血栓;2.起搏器囊袋感染、起搏导线赘生物形成;3.贝赫切特病;4.肺结核;5.颈椎骨质增生;6.冠状动脉肌桥;7.肝血管瘤;8.肾囊肿。风险重重该患者合并多种疾病,且病情危重,起搏器囊袋感染合并血栓,随时有发生感染加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风险。
韩宏伟教授介绍,通常情况下患者起搏器导线较易拔除,但这个病例处理起来相当棘手。
首先,该患者白塞氏病合并肺结核,目前起搏器依赖,行常规手术拔除起搏器导线及重新植入起搏器风险大。因为患者起搏器导线上附着物形成,上腔静脉血栓形成,管腔狭小,拔除导线情况下可能导致附着物脱落至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其次,患者为起搏治疗I类适应症,电极拔除后需重新植入起搏系统,鉴于患者同时合并贝赫切特病、肺结核,服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及抗痨药物,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高,常规起搏器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并阻塞,任何大一点的伤口都可能难以顺利愈合,需要选用较昂贵的无导线起搏器。外科开胸创伤大,伤口愈合不良继发感染风险高;内科介入拔除,附着物肺栓塞危及生命;麻醉科全麻,顾虑肺结核空洞引发空气传播;体外循环团队,何时介入抢救、通路如何建立让人头痛;心律失常中心接手拔除电极、再植入起搏器可能会打开“潘多拉魔盒”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攻克艰难该患者的病情随时可能出现变化乃至有生命危险。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医院联合风湿病专科、结核病专科、多批次院级多学科多次讨论,查找文献与指南,与MAYOCLINIC教授请教讨论,不断调整完善治疗方案,最终于3月23日集亚心全院力量,在全麻ECMO辅助下安全顺利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电极拔除+囊袋清创缝合术。术后即刻行肺动脉CTA检查,无大面积肺栓塞,术后4小时停用ECMO,病情平稳后拔出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即将出院!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