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刚结束,来自加纳的记者萨姆勒对中国过去十年在加纳多地的水井建设表示感谢,这不仅解决了乡村的饮水难题,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他们的“生命之泉”。
为什么水井会成为非洲人的生命线?我们为什么会大规模援助非洲呢?
五分之一的加纳居民面临喝水难的问题。虽然非洲多数地区位于热带,雨水充沛,但加纳这个国家长期面临缺水的挑战。
加纳的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在国家北部,曾依靠联合国设立的供水点以确保居民用水。
对许多加纳居民而言,他们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前往有水的地方取水。比如一位名叫阿迪萨的家庭主妇,虽然她的日常职业是裁缝,
但每天工作结束后,她还得走至少1.5公里到溪流边去取水。尽管非常疲惫,阿迪萨和其他居民每天都必须重视这一任务。
除了水资源短缺外,由于缺乏干净的饮用水和处理设施,加纳乡村居民还面临水源不洁带来的健康风险。
在我国援助建设水井之前,当地农村居民主要依赖河流和池塘等地表水源饮水。许多村民曾表示,池塘水咸且难以下咽。
最严重的是,每逢下雨天,地表水会变得浑浊,由于缺乏处理设施,农村居民只能饮用这种泥浊的水。
因此,由于饮用不洁的水,相关的健康问题非常严重。以往的数据显示,加纳每小时约有一人因与不洁饮水相关的疾病死亡。
常见的水源污染疾病包括霍乱等。在加纳东部,霍乱和腹泻一直是严重的问题,许多青少年因饮用不洁的水而病故。
加纳是一个较贫穷的国家,无力确保民众饮水安全。他们不仅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连一个统一的供水系统都难以实现。
在这种背景下,饮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导致人均水资源的进一步下降。过去多年,五分之一的国民只能依赖被污染的水源,而且这一情况在持续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援建加纳的水井显得尤为重要。
自年11月以来,我国帮助加纳系统性地建设水井,由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承建。
这些水井遍布加纳全国个农村地区,许多水井位于极为偏远的地区。
例如,在东部的古阿由兹村,新建的水井就设在当地一所小学附近。有了水井,孩子们终于能喝上干净的井水,因病缺课的情况大为减少。
村民们普遍认为,中国援建的水井就是他们的“救星”,为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保障,彻底改变了他们缺水的生活状态。
当地人对此感激涕零,而参与施工的中国技术人员感到极大的成就感。因为在加纳各地打井是一项挑战,特别是在那些难以出水的地区,困难重重。
实际上,加纳的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一般的井深并不一定能保证出水。
在施工过程中,团队曾多次遭遇挖井无水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挖几米深的井就能出水。在地下水层浅的地区,甚至只需挖两三米。即便在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通常挖10到20米就足够了。然而,在加纳北部,情况特别复杂。
当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导致团队多次挖井失败。
有时候,不得不放弃最初的计划,继续深挖,有的井深达40米,有的甚至60米,但仍旧无水可出。
在这些挖不出水的村庄,当地居民深知水的重要性,知道一旦中国施工队离开,可能再也没有人来帮他们打井,因此他们极力请求再次尝试。
为此,施工队决定重新勘察地形,在无水地区寻找新的可能性。
加纳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无法配备大型勘探设备。因此,施工队不得不从国内调运更先进的设备。
配备了这些设备并结合多种技术后,施工队在之前找不到水的地区,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勘探点。
经过重新施工,原本无水的村庄终于有水涌出。中国施工队的不放弃,让更多加纳人享受到了清洁的饮用水。
从年到年,中国施工队在加纳总共打成了口水井。这些井不仅每口都成功出水,而且整个项目的完成速度还比计划提前了半年。
在中国,传统的手压水井已经非常普及,即使是在农村地区,也普遍升级成了自来水系统。
然而在加纳,能够使用手压水井已经是一种奢侈。这些从地底提取的水,与地表被污染的水相比,大大降低了霍乱、痢疾、伤寒和血吸虫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中国施工队建设的口水井,直接使得50万加纳人能够饮用到干净的水。因此在他们心中,这些不仅仅是水井,而是维护健康、避免死亡的“救命良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千多口水井只是近年来中国系统性援建加纳水井的一部分。如果回顾更长的时间线,你会发现中国早在很久之前就开始帮助加纳挖水井了。
过去20多年,总共超过口水井被打成,解决了多万人的饮水问题。
年初,地质勘探专家李保红第一次来到加纳。尽管非洲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像加纳这样的国家长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在加纳北部缺水的地区,当地人每天需要走十几公里去取水。而且,当地所有地表水中普遍存在几内亚虫的寄生虫卵。
这些虫卵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下肢浮肿,严重时甚至需截肢以保命。当李保红第一次来到这里时,他就遇到了许多因截肢而残疾的青少年。
从那时起,他将在加纳打井视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他和他的团队是加纳早期的打井团队之一,除了打井,他们还需要进行水井的后期维护。为了尽可能提高效率,李保红和团队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
随着他们对当地地质环境的日益熟悉,原本五天才能打成一口井的速度,逐渐提升到一天一井。
不仅打井速度提高了,找水和出水的效率也有所提升。虽然当地许多农村难以成功打井,但在李保红的领导下,他们的成功率一度达到了80%。
除了中国施工队外,还有其他国家的企业在加纳打井,但都公认中国施工队的效率最高。
多年的努力不仅让加纳人和中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让当地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团队的贡献。
从年至年,李保红几乎一直在加纳打井。由于加纳是一个热带国家,加上当地卫生条件较差,长期户外工作使得工人们容易患上各种热带疾病。
有一次,李保红患上了疟疾,在施工时出现了发抖的症状。当地人得知后,医院。
在热带地区,疟疾很容易致命。李保红常说,是非洲朋友救了他的命。
实际上,不只是李保红,年我国开始系统性援建加纳水井时,许多施工人员也因环境恶劣和工作强度大,患上了疟疾和伤寒。
发热和抖动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一名叫张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突然发烧。情况紧急,有摩托车的村民医院,及时的治疗使他脱离了危险。
当地人的朴素和无私帮助,让施工队深受感动。每次成功打出水后,村民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感谢施工队。
直到今天,每次李保红访问加纳的一些村庄,村民都还能认出他。在李保红看来,他们在加纳的项目虽小,却最接地气。
施工队持续的努力不仅带来了成就感,也赢得了当地人由衷的感激。毕竟,清洁的饮水解决了他们的隐患和水难问题。
每一口水井都加深了中国与加纳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情感联系。
结语
今天的加纳,有了水井的村庄,原本由于水污染导致的疾病已经大幅减少。此外,越来越多的自来水系统也在全国范围内铺设。
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施工队的坚持不懈,加纳的饮水状况不可能有今天的改善。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未来自来水系统的建设才能更进一步。
根据联合国年的监测,加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饮水状况正在不断改善。
加纳人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依赖地表水了,集中的供水系统不仅方便了使用,也确保了水质的清洁与安全。
虽然水井体积小,但所承载的情感却非常深厚。中国施工队一口接一口地挖掘水井,不仅改善了加纳民众的用水情况,也为加纳人播下了发展和进步的种子。
毕竟,只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才能真正展望未来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我们国家在加纳打井的同时,也在一点一滴地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