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寄生虫病也随着旅游、打工、移民和参加工程建设等人群流动,在更广泛的地区出现。过去只在某些地区才有的寄生虫病导致非疫区人员感染的情况已不鲜见。
有些寄生虫病在某些地区发病较多,当地医生比较熟悉这类疾病的症状,容易得到确诊和有效治疗。但在非流行地区,因发病较少见,医生常常不会考虑,容易导致误诊误治。那么,哪些寄生虫疾病会随着人口流动而发生呢?
肺吸虫病
主要流行在山区及某些丘陵地区。这些地方风景不错,往往是旅游胜地,可能因生食螃蟹、蝲蛄或喝生水引起。螃蟹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人因生食或半生食蟹而感染。另外,螃蟹好斗,相互厮杀时容易缺胳膊短腿,寄居在螃蟹肌肉中的肺吸虫囊蚴便有机会进入水中,人饮用山泉溪水偶尔也可能患上肺吸虫病。临床上肺吸虫病被误诊为肺结核、肺癌的情况时有发生。
蝲蛄
溪蟹
预防措施
关键是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食石蟹、蝲蛄及生水等,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旅游时,尤其要留意当地饭店推出的一些生鲜特色小吃.
黑热病
又名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叫白蛉的昆虫叮咬人体后传播的疾病。主要症状为不规则发热、贫血、鼻出血、齿龈出血、食欲减退、腹泻等。近年来该病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省区。
白蛉黑热病生活史
预防措施
主要是灭蛉,灭蚊蝇的措施都可以杀灭白蛉;个人预防主要为睡觉时使用蚊帐、蚊香;在室外时,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防蚊制剂。
疟疾
俗称打摆子。该病流行广泛,蚊子在气温15.6℃以上即可飞行并叮人传播。我国以南方为甚,近年来绝大多数是输入性的,本土发病者已甚少。但到东南亚和大部分非洲国家时,需格外小心被蚊虫叮咬,因当地多为恶性疟疾,一旦发病会十分凶险。
疟疾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量出汗,多次发作后出现贫血、脾肿大等。医生在接诊发热性疾病患者时,要了解病人是否为疟疾流行区的人,非流行区的人是否有过到疟疾流行区旅游、打工等的经历。
疟原虫生活史
蚊虫叮咬
预防措施
使用蚊帐或蚊香等防止蚊虫叮咬。去东南亚和非洲工作或旅游时,要预备治疗药品,如伯氨喹片、青蒿琥酯片等。且医院治疗。
包虫病
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一种绦虫病。该病分布于全世界广大的畜牧地区,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我国以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多见,河北、东北各省也有散发病例。人患包虫病通常因吞食棘球绦虫虫卵所致。人与狗密切接触,虫卵污染手指经口感染;狗粪中的虫卵污染蔬菜、牧草与水源也可使人有机会感染。包虫病之所以危害严重,是因为幼虫在人体肝脏、肺脏、骨骼、大脑内恶性生长,形成囊肿压迫,导致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牧区为吸引游客前往,会开展一些人和牲畜互动的旅游项目,增加了感染包虫病的风险。
包虫传播途径
草原狗
预防措施
预防包虫病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病从口入。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饭前洗手的良好习惯;到西北等地区旅游时,应避免与狗(尤其是野狗)密切接触。千万不要随意饮用当地的泉水、湖水,瓜果蔬菜都要洗干净再吃,各种肉类则需要煮熟后再食用。对于家庭饲养的宠物狗,有条件者应检查狗体内是否有绦虫寄生,并定期进行驱虫。
血吸虫病
人因接触疫水被血吸虫尾蚴感染而得病。除埃及血吸虫主要引起膀胱等泌尿系器官的病变外,其他几种血吸虫主要导致肝和肠的损害。血吸虫的分布与其中间宿主淡水螺类的分布一致,这就决定了血吸虫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域性,如日本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只流行于长江流域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都曾是重疫区。埃及血吸虫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地区,曼氏血吸虫分布在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所以,去以上地区和国家工作、旅游时,应及时了解当地的血吸虫病流行状况,防止感染。
血吸虫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预防措施
关键是避免接触疫水。在疫区有接触水源的人要积极参加定期血吸虫病查治工作,包括预防性服药治疗。要注意用水卫生安全,江、河、湖水一定要在消毒处理后使用。工作中接触疫水前,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如涂防护膏、穿防护服等,不要嫌麻烦。尽量避免游泳、戏水、捕鱼等接触疫水行为。
带绦虫病
常见的是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猪带绦虫病及其猪囊尾蚴病在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都存在,其中以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及我国西南部为高发区。该病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猪肉而染病,引起腹痛、食欲亢进、饥饿、消化不良、腹泻、消瘦等症状。如果人误食了虫卵则可患猪囊虫病,心、脑、眼等重要器官组织受累,病情较成虫所致者严重得多。牛带绦虫发生主要与生食新鲜牛肉或风干牛肉有关。
牛牛带绦虫未熟透的牛排
预防措施
主要是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处理病猪,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改进家畜饲养方式,预防家畜感染。另外,应养成尽量不吃生肉或未煮熟的猪肉、牛肉的习惯,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棘颚口线虫病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线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以日本、泰国最为严重,可能与这两国居民皆有生食鱼的嗜好有关。棘颚口线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类,如黑鱼和泥鳅。人们因生食含有棘颚口线虫幼虫的鱼类而感染此病。幼虫可在人体体表或内脏中移行,造成病理损害。
泥鳅黑鱼
预防措施
避免生食或食未熟淡水鱼类(或其它肉类)。其次,在加工或处理生肉时,应注意自我保护。在流行区旅游和工作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疫水。
END
简单的生活
健康的世界
图文编辑
尹寒露
供稿
高东林
审稿
许祝平
WXCPDC
极简
有感
干货
—无锡疾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