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谱、死亡谱是制定卫生政策最重要的依据。疾病谱是指将疾病按其患病率(或死亡率)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疾病谱能反映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区和人群各种疾病的发生频度,疾病的种类和疾病的变动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特定地区和人群患病状况分析疾病的流行特点和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以获得居民的患病规律为采取综合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是综合反映医疗单位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了解某地区或医疗机构疾病种类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01
—
疾病的七个阶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的七个阶段分别是乏力、发烧(血毒症)、过敏、炎症、溃疡、结硬、癌症。
1.乏力:人体没有产生足够的能量或是人体所要完成的任务,超过了通常的能量供给限度。
2.发烧:发烧是身体自我保护的现象,用于排毒,发烧时不应该服用药物,应少吃食物(只吃新鲜水果和果汁),尽可能多喝水,静养少动,任凭体内自我反应而不要试图阻碍。等升高的体温完成既定任务后身体自然就退烧了。
3.过敏:过敏是人体启动保护机能并加快体内活动以排掉毒素的状态。肠道和膀胱是人体排除毒素和垃圾的最显而易见的途径。
4.炎症:炎症是人体排毒和自我恢复活动最激烈的阶段。发炎的时候,体内的毒素通常都会聚集到某一个器官或人体某一部位进行集中消除。由于聚集的毒物不断刺激这个部位,这里便出现了炎症。
5.溃疡:意味着人体已经遭受了长期的折磨,许多细胞和组织被毁。这时通常会感到剧痛,因为有神经暴露在外。溃疡可以是体内的,也可以是体外的。体内溃疡一个典型例子是胃溃疡——实际上就是胃里开了一个洞。得过胃溃疡的人深知其中的痛苦。体外溃疡的例子有口腔溃疡,或是胳膊或腿上出现溃烂。人体通过溃疡来排除毒素,并在毒素降至允许范围内后自动愈合。
6.结硬:结疤是硬化的一种形式,是组织变硬或填补由于溃疡等原因而受损的组织。但是这种结硬有其确定的方向和目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被包裹在一块组织硬化后形成的囊中,这是人体隔离有毒物质的一种方法,将毒素控制在一个地方,使之不能自由地扩散到人体各处。这个囊常常被诊断为癌,而实际上并不是癌。结硬是人体仍然能够控制细胞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导致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恶习仍然继续下去,那么细胞就开始“错乱”。它们变得具有寄生性,依靠一切能够吸取到的养分过活,但不会生产出有益于人体的物质。无休止地吸收毒素最终导致它们的基因编码发生改变,它们会因此而变得野蛮和紊乱。如果细胞以这种方式发生错乱,那就是癌症。
7.癌:疾病恶化的最终阶段,如果造成这种情况的起因仍然得不到解决,结果将是致命的。
在前六个阶段中,人体利用“感觉不适”来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理解了这种提醒,并采取了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警示信号就会消失,不适也就随之消失。如果没有重视这种警告,反而继续坚持坏习惯,那警告信号就会越来越强烈。痛感会一直持续或更加剧烈。这是人体的一种内部机能,但是人体能够做的仅仅是提醒我们做出改变,它不能替我们做出改变。
02
—
疾病的变化及原因
(一)疾病的变化
解放前我国居民死因顺位大致为:寄生虫病、传染病、肺结核、妊娠分娩、呼吸系统疾病;
50年代,我国城市的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70年代则为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到80年代,死因顺位己转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90年代以后则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列前四位。
(二)疾病谱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使传染病、寄生虫病在疾病谱中退居次席;
2.主要危险因素和暴露水平的不断增高。使NC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到疾病谱的榜首:
(1)人口构成因素
(2)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3)环境污染
发病率和死亡原因的变化:由于抗生素和疫苗的应用,以及人口年龄变化、生活和工作方式、心理状态、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等因素的影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病死率逐步上升。
致病因素的变化: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遗传性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等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据统计,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有10%是由生物因素引起,10%与遗传因素有关,30%起源于环境因素,而5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03
—
疾病的普查
疾病谱是工具,疾病普查是方法。疾病普查是为早期发现疾病进行防治而采取的普遍医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化学的医学检查等。它是发现病人、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和规律的一项方法,也是有计划地预防疾病的措施之一。
常用的疾病普查方法有:
1.血吸虫病:普查常用检查粪便寻找虫卵的方法
2.肺结核病:普查常用胸部X线缩影摄片或荧光透视
3.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是乳腺的B超和钼靶
4.口腔龋病:口腔视诊和探诊相结合的检查
疾病普查的其他方面:
美好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希望通过一次快速、无痛的检验来发现疾病,并能重新开始一种健康的生活。
有效的普查方法:民众对普查的信心很大,他们常认为只要检查一下尿液医生就会告诉他们该吃什么药。事情要真是如此容易就好了
普查后的治疗:有人认为有一些疾病普查可能不会减少死亡率,却能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和治疗。
普查的经济效益:兴师动众,耗资费时,但却出现检出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