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双峰古建筑高桥,罗泽南故居,洛阳湾

肢端型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281751.html
土著民?乡土

乡音

乡情

点击阅读:寻访双峰古建筑,解读湘军早期发展的关键密码(上)

4

高桥风雨桥

曾家人走亲戚也要过

屹立在洣水河之上的高桥已经在洪山殿镇洲上村横跨了年,这座修建于乾隆二年的石桥仍然风雨无阻,为两岸村民提供便利。它曾是万宝镇、蛇形山镇、茶园、洪山殿镇等地去往永丰镇的必经之道,可如今,因为新的道路拉通,人迹罕至。

△高桥已有近三百年之久

高桥是双峰现存最古老的风雨桥,为石墩木架结构,两端为青砖封火墙,集亭、廊、桥于一体,始建于清乾隆二年(年),道光二十年复修。桥长20米,宽约4米,可供行人歇脚避风雨。从洪山殿镇过桥去对岸,要踏过31级阶梯,在当地,呈单数的阶梯都有讲究,“我们这里的门槛和阶梯都是呈单数的,寓意不惹是生非,拈花惹草。”镇政府工作人员朱武卫介绍,高桥在当地不仅仅只是大家去往县城的老路,而是高人之桥,“跨过去人就更聪明,所以称之为高桥。”在这个青石铺就的双拱石桥上,有7间桥廊,两侧有栏杆,置长凳,可供行人歇脚避风雨。朱武卫领着我们过桥往前走了一段小路,“这条老路可直达曾国藩家,从宝丰到走马街镇,经过永丰镇再到石牛乡最后到荷叶塘。”老一辈人流传下来,这是湘军通往荷叶塘的陆路。“当地也有说法,湘军招募水军的方式很土,直接在高桥下面的洣水河游一圈便可以入伍了。”此外,洲上村几乎都是朱姓,曾国藩的堂妹也嫁到洲上朱家,所以曾家人走亲戚也要过高桥。

△风韵犹存的高桥

“刘蓉、李续宾等人如果要到曾氏兄弟及罗泽南家来议事或带领招募的湘军去衡阳训练等,走旱路应该就是这条路,但这条路还有可能是当年双峰茶商去往新化、安化的一条通道。”熊智龙推测。

5

石牛乡

罗泽南的诗词里对家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喜爱的

在双峰走访的这些古建筑中,从旱路到达荷叶塘曾国藩家,石牛乡也是必经之处。在这里,中心村有着曾国藩父母墓,湾洲村有他良师益友兼亲家罗泽南故居。看似南辕北辙的建筑因为“亲戚”都连在一起。

中心村猫耳堡距县城20多公里,老地名为60湾。这里葬着曾国藩父母,住在山脚下的王氏是曾国藩的幕僚兼生活秘书。72岁的王安平已经是王氏的第六代后裔,“我祖上没做官想回到荷叶塘去,但曾国藩父母墓在这里,还有三百亩墓田,需要人来守护,他就来了。”猫耳堡的右前方是老鼠山,在当地,这里是个风水宝地,王家人一直守护着这个地方,再也没回去荷叶塘,“我们在山下住了一两百年了,虽然现在不再给他家守墓,但是曾家人回来扫墓,到我这里有饭吃有茶喝。”如今猫耳堡仍在,可是老鼠山因为修路和开矿已经不成形了。

△罗泽南故居,剩下了一片没有房顶的老墙

离猫耳堡2公里左右,到达湾洲村,罗泽南的忠烈祠和谈诗堂坐落在这里。现在的谈诗堂周围都竖着“危险”的标识,住在里边的人家也都搬迁出来。但踏着杂草从房子一侧入内,还是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刚挖回来的红薯、摘回来的南瓜、冬瓜很规整地放着,墙上伸出的木头上挂着刚用竹篾编织好的簸箕。这时,82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迎面走来,她搬出去了,但时常会想念这里,隔几天都会过来走走。

△罗泽南谈诗前的八十岁老人

故居右侧两百米处是罗泽南的忠烈祠,这里更显残破,以前大门上有“忠节”二字,如今只剩下前面的门楼和没有屋顶的祠堂。好在,住在这里的村民在前坪种上一排橘子树。此刻,正是橘子成熟季,黄澄澄的橘子挂满树枝,那些家禽结伴飞上树枝“排排坐”。“罗泽南喜欢这些有生机的东西,他的诗词里对家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喜爱的。”石牛乡文化站站长肖其云介绍,左侧就是罗泽南诗词里的罗山,他时常虽苦犹荣,骨子里的记忆就是罗山脚下的草木,甚至在《罗山岭》中也多次提及这座山。“谈诗堂屋后不远处山上就是罗泽南墓,那里以前残破,现在平整了一番。”我们步行上山,若不是看到石碑上记载罗泽南事迹,还不敢肯定那是它的墓地。据说,墓被盗过几次,盗墓者从罗泽南墓里盗走了下葬时的战刀。

6

洛阳湾

早期湘军团练后勤补给处

时间确是残酷的,它把原有的喧嚣替换成寂静的模样。杏子铺镇测水村洛阳湾建于明初的一处古建筑群,曾在清朝时翻修数次,最终保留着如今面貌。

△洛阳湾是一处码头遗址

洛阳湾是一处古老码头遗址,它曾是双峰人去往湘潭、长沙、洞庭湖、汉口等地的必经之处。如果非要用线串联它,那么它是起点也是终点。双峰茶商和茅板船巨商运送货物走完旱路,也从这里上船出发走水路,走向别处。洛阳湾不仅是寺庙,它还是驿站。早期曾国藩组建湘勇团练时,筹措军饷的方式是捐款,大户人家的捐资通过这个码头运到湘军手里,所以,它还是一个湘军团练的后勤补给处。

洛阳湾又名“观音阁”,观音阁前有关帝殿,殿内塑四米高关圣帝像,在殿右侧建龙王阁、殿左建文昌阁。那时香客不断,码头旁边的吆喝声,放船的号子声,上船下船的喧闹声将这里团团包围。那时大小商人,平头老百姓,只要跟水有关都会到这里停留片刻。“这里有龙王殿,行船之人出发之前都会来此祭拜,保佑出行平安。”如今,湄水不通航,洛阳湾除了每年观音菩萨生日热闹几天,又恢复往日的宁静。

△洛阳湾不仅是码头还是一个寺庙

从河边拾级而上,穿过古砚峰,进入殿内。通往二楼的规整木梯犹存,在楼上,长长的走廊,有别致的花栏。穿廊而入,鞋底踏上木板,吱吱呀呀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楼台上还能看到正对着洛阳湾的拱门,大红灯笼挂在拱门上,随风摆动。“洛阳湾跟洛阳无关,它只是取了落日的谐音,从楼台上古桥你会发现落日就在这里。”

在洛阳湾另一侧,湄水边上还有一处精美惜字塔,据历史记载,它是同治十一年(年)在河边石台上修建的三层石塔。这座不规则的惜字塔特殊,它的第一层是块天然磐石盘踞,塔二、三层的飞檐翘角十分完整,六面都有文字及图案雕刻。这座小塔不仅仅是文人惜字之处,还是一个航标。“它跟湘军关系更密切,我们站在塔边看到前面的大拐弯处就是水府庙,那片水域曾是曾国藩水军的雏形。”肖巍介绍,这座塔是湘军前期将领彭司马和陈元善筹资砌成。湄水通航的时候,每到傍晚,它的翘角四面都会点灯。

上百年过去,洛阳湾和惜字塔仍然屹立在湄水边,在平缓的河道旁,再往回看,它们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多了几分历史的沉淀。

END

文字:伍婷婷摄影:卢七星、熊智龙

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yy/8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