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寄生虫病是牛羊疫病的一种。寄生虫可以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牛羊的体内或体表,从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对牛羊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使牛羊死亡。
寄生虫种类很多,可以以不同形式寄生在牛羊的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皮肤体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通常会以卵或幼体的形式随中间宿主、传播媒介、宿主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等散布到自然界中。
一个牛羊体内往往能够寄生几种或几十种寄生虫,危害是多方面的,阻碍幼畜禽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延长饲养周期、降低抗病能力,降低生产能力等。临床上常见贫血、黄疸、发烧、腹泻、消瘦、皮肤/肝胆/肺损伤及炎症、神经症状及肢体麻痹等症状。
一、牛羊常见的寄生虫种类及敏感药物
寄生
系统
病名
治法
循环
系统
边虫病
肌注长效土霉素
巴贝斯原虫病
肌注三氮咪、锥黄素
血吸虫病
吡喹酮25mg/kg,口服。间隔3-5周重复用药一次。
泰勒焦虫病
肌注三氮咪
锥虫病
消化
系统
球虫病
口服可溶性磺胺类药常用于犊牛、羔羊治疗。成年牛羊多为带虫者。
隐孢子病
无有效药物
贾第鞭毛虫病
芬苯达唑/阿苯达唑,每日50-20mg/kg,连用3天。
胃肠道线虫
内服阿苯达唑,15mg/kg。预防时春秋各1次。
肝片吸虫/大片吸虫
阿苯达唑/氯氰碘柳胺
翅双腔吸虫
一次使用15mg/kg或两次7.5mg/kg剂量的阿苯达唑
阔盘吸虫
吡喹酮20mg/kg,连用2天。或阿苯达唑(绵羊7.5mg/kg,牛10mg/kg)可有效控制
前后盘吸虫
阿苯达唑
表皮
牛皮蝇/纹皮蝇
皮下注射:多拉菌素、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或均匀地泼淋在背中线上(背部皮肤被毛湿润下雨时不要用药)
羊狂蝇蛆病
1%伊维菌素溶液,0.2mg/kg体重;氯氰碘柳胺。
牛副丝虫
皮下注射伊维菌素ug/kg
类圆小杆线虫皮炎
皮下注射:多拉菌素、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
牛冠丝虫病
依维菌素有效;外用有机磷。
虱
外用有机磷、药浴、撒泼多拉菌素、伊维菌素。
螨(疥螨、痒螨、足螨、蠕形螨)
喷雾、药浴、口服、局部外用、皮下注射全身性药物。0.1%辛硫磷、ug/kg阿维菌素针。
蜱
神经
系统
绦虫病(脑包虫、棘球蚴病)
内服吡喹酮-mg/kg,连用3天为一疗程。
吸虫病(血吸虫)
线虫病(羊丝虫病)
节肢动物(牛皮蝇、绵羊狂蝇)
蜱
辛硫磷、
呼吸
系统
肺线虫(丝状网尾线虫)
内服0.3mg/kg体重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内服或拌料,15mg/kg体重。多拉菌素、左旋咪唑。
二、驱虫的最佳时间:
在牛羊的饲养过程中,寄生虫的种类多,各自有不同的生长、寄生特性,等到发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再来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严重时可能出现死亡。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需要采取一定的驱虫措施,在对牛羊只进行驱虫时要掌握最佳的驱虫时间。
1、常规情况下,每年春、秋,应进行分别2次的驱虫。如为放牧方式饲养或在寄生虫生长密集区,应每年进行3次驱虫。
2、在对母畜进行驱虫时,需要在配种前25d进行1次驱虫,间隔7d后再进行1次驱虫。不可(最好不)对已怀孕的母畜进行驱虫,驱虫需要在分娩后20d左右进行。
3、种公畜,一般1年内需要驱虫2次,分别是在春秋二个季节,每次驱虫10d后可以再进行一次补驱,加强驱虫效果。
4、在对幼畜进行驱虫时,第1次驱虫一般选择在50-60日龄,第2次驱虫是在90-日龄,以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驱虫。
5、由于3-4月份是寄生虫较为活跃的时期,因此育成牛羊一般在3-4月份进行1次驱虫,间隔l0d后再进行1次驱虫。在秋季的9-10月份可进行第2次驱虫,间隔10d后可再驱1次。在寄生虫虫害严重地区,可以在6-7月份增加一次驱虫。
三、驱虫原则及注意事项
1、驱虫药应选择抗虫谱广的药物或尽量选择协同性好的药物联合用药。
2、整体性驱虫时先做小群试验,无不良反应后方可进行大群驱虫。
3、先驱大牛大羊,后驱小牛小羊。
4、幼畜驱虫时,药物用量严格控制,可按正常用量的2/3给药。
5、寄生虫严重感染时采用针剂疗效更为显著。
6、每次驱虫用药两次,以免虫卵孵化成虫形成反复。
7、浇泼、药浴时,应选择在晴天或温度较高时进行。防止感冒或药液被牛羊舔食。药浴前,应饮足饮水。
8、应激因素(去势、受热、接种疫苗、去角等)存在时,不宜驱虫。
9、准备好解毒、抗过敏药品。
10、奶或肉供人食用时,注意药物休药期。
11、驱虫期间注意环境卫生,加强圈舍、圈栏、用具消毒,粪便应堆积发酵。
(技术部执业兽医师证号:A01451028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