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是《内经》时代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内经》甚至认为刺络放血是治疗疾病、祛除痛苦的第一选择,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施以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对血液系统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刺络疗法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代谢加快,改善微循环和血管功能,有利于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使机体的有益物质及时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促使机体重新建立内环境稳态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还可以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进炎症的恢复。要注意的是,刺血也不是万能的,一些病症还要结合,针灸,点穴、丹药、术数、等等。刺血疗法的禁忌证
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有宜有忌。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刺血禁忌有如下几种:
1、在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素问·刺禁论》指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逆之有咎"。
2、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该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捣汁。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血管。
3、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因此,血虚(包括较重的贫血、低血压反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应禁用刺血,以免犯虚虚之戒。血与汗同源,为津液所化生,故对阴液素亏或汗下太过者,亦禁用放血。若确须施用此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
4、孕妇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
5、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刺血注意事项:一、刺血手法针刺前,针具煮沸消毒,针刺部位,常规用75%酒精消毒。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拿位患者针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需以左手作捏、按、提拿动作配合,便于找准放血点。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下列各种刺法:
1.缓刺: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一1分深,随即缓慢放血。适从于肘窝、腘窝部等处放血。
2.速刺:用针迅速刺进0.5一1分深,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儿童挑疳积,也常用挑刺。
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局部,多次点刺,使之出血。丛刺多结合拔火罐。
二、刺血后的反应1、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2、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三、刺血的时间1、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2、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3、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四、“晕针”的救治1、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2、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3、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须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4、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以上只做参考,非专业人员不可自行操作。附:30种疑难杂症的刺血疗法一、脑出血(中风):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吸烟等。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偏瘫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