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医院(简称“中山一院”)举行建院周年庆祝活动。
“年,日月山河,筚路蓝缕,年,与时俱进,岁月如歌,信仰如磐,奋斗不息。不移对公医本色的固守,不易对百姓福祉的眷望,不忘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家国担当。”在活动上,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深情回顾建院年的历史,让人们对这所“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庆祝建院周年,中山一院相继推出杏林院史文化长廊、《医学传奇》建院周年大型图片展及纪念画册、《病案展》大型图片展、《医病医身医心——位名医说健康》院史文化丛书等院庆系列文化成果。该院秉持“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医训,在世界医学史和共和国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第一”记录:世界首例人造骨、世界首台体外反搏装置、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国内首例“断足再植”、国内首例亲体肾移植手术、国内首例带血管同种异体甲状旁腺移植手术以及被誉为中国医学史新里程碑的“中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等。中山一院创建于年,前身为广医院。年,中山一院并入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今天已是一家海内外知名的大医院,入选首批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之一)、医院医院、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形成多院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山一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医院、医院4个部分组成,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0个,医院排行榜全国第6位、华南区第1位。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时的中山一院,汇聚了以革命家、医学教育家柯麟和八大一级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医名家,红色基因、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在国家和民族命运重要关头,中山医人挺身而出,践行“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使命担当,书写了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壮丽篇章。
院庆当天,修葺一新的杏林院史文化长廊亮相,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主题,分设了“立院为公,百年芳华”“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海纳百川,鹏程万里”“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等四大主题,一幅幅历史图片生动地讲述着中山一院年的辉煌历史。立院为公:创办中国人的“公医院”
广医院,创办之初就打上了深深的公益烙印,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医院。公医者,“公众医学”之谓也。仁心仁术是为公,家国情怀亦为公,百十年以降,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弘扬。在中山二路中山大学医学部红楼门前,一副“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对联所体现的内涵,是一代代中山医人践行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精神的真实写照。年,中国正在清末的风雨中飘摇,为传播西医、治病救人,广州乡绅钟宰荃、梁恪宸、潘佩如等四十余人每人捐百金,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公医学堂”——广东公医学堂。▲图为位于广州长堤的广东公医学堂。次年,中山一院的前身——广医院奠基于长堤,聘请美国医生达·保罗为首任院长。美国医生达·保罗,年受美国长老医院任职医生,后任广医院首任院长,医院后在医院,继续行医。▲图为年,医院从长堤迁到百子岗新址,医院,即如今的中山医学院所在地。年,孙中山先生创办国立广东大学,随后广东公医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前身之一)医院(中山一院前身)并入广东大学,年,国立广东大学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院自此成医院。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医院就以技术精良蜚声国内,成医院,医院还专门设立赠医所为穷苦百姓看病,不收诊金。年日军南侵、广州失守,在日寇战火炙烤下,医院师生辗转云南澄江、韶关乐昌和仁化等地办学行医,七年间颠沛流离、弦歌不辍,年日本投降后方得重返广州。广医院年创立后经历了13次更名,年更名为现在的医院,随着名称变更,医院规模也不断扩大。医病医心:创新奋斗,敢为人先
著名医学教育家柯麟说,“一个好医生,既要有好的技术,也要有好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医人秉承孙中山先生“敢为人先”精神,敢闯敢试,中山一院填补了多项省级以上技术空白,其中不乏亚洲、国际首创的技术。01
年,谢志光教授首创髋关节特殊投照位置,被称之为“谢氏位”;钟世藩教授创办中国最早儿科病毒实验室;
02
年,世界首次研究出同源无机骨和人造骨应用于临床;
03
年,国内首例断脚再植成功;
04
年,国内首例肾移植成功;
05
年,世界第一台体外反搏装置研制成功;
06
年,世界首例%烧伤面积病人抢救成功;
07
年,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成功;
08
年,国内第三代试管婴儿诞生;
09
年,国内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成功;
10
年,国内首个新型周围神经修复材料“神桥”上市;
11
年,全球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
12
年,世界规模最大的腹膜透析卫星中心“广州模式”;
13
年,全球首创“无缺血”肾移植技术成功;
14
年,全球第二例、全国首例通过体外循环、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肾静脉切断重建、下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治疗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病例;
15
年,全球年龄最小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实施;
16
年,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实施
……
年,梅骅教授成功施行国内首例肾移植,该患者来自香港,当时病人已7天无尿,他的母亲和哥哥都愿意捐肾,但之前没人做过亲属肾移植手术。梅骅说:“供肾是我取的,冲洗干净后再做血管吻合,技术上我们都可以实现。成功接上后5分钟,病人顺利排尿。”梅骅教授因此荣获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上世纪90年代以前,烧伤面积如果达到90%以上的患者基本被认为无法救活。年,一名烧伤面积达%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的病人被利天增教授团队成功抢救并生存至今。这是世界首例%烧伤面积病人被成功抢救,成为当年全国十大新闻之一。▲图为国内首个第三代试管婴儿年4月出生,现在已经20岁了。年以来,国内第二、三代试管婴儿先后在中山一院诞生。年,庄广伦教授团队培育出国内首个“第三代试管婴儿”,医院迄今培育了三千多个“高科技定制宝宝”帮助无数个家庭圆了生育梦想。年,惠东连头双胞胎女婴诞生,脑外科、显微整形外科、血管外科等19个学科名医护人员的手术团队,经过52个小时紧张奋战,成功分离两婴,这是国内首例、世界罕见的连头婴分离术。年,器官移植成功挑战74、75岁高龄患者肝脏移植手术,年,何晓顺教授团队全球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获成功,让器官移植跨入“热”移植时代,大大提升了移植疗效。▲图为年,何晓顺教授团队首创无缺血移植技术,带领器官移植迈入热移植时代。
年以来,中山一院首创全球腹膜透析卫星中心“广州模式”,腹膜透析随访患者超过0人,成为国际最大的腹膜透析中心之一。医院通过创建卫星中心,将腹透技术推广至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医院。多年来,这里孕育了伟人孙中山、医学教育家柯麟,全国56位一级教授有8位都在中山医行医执教。名医名家,毓仁作圣,声教诣于四海,培育了一大批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卓著的医护人员,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救国救世:国有召唤,中山医必应
“悬壶济世良医意,救国忧民志士心”,不仅是柯麟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代代中山医人的前进方向,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国家有召唤,中山医必有应。年,经彭湃介绍,柯麟成为广东公医大学第一名共青团员,不久又成为学校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其后数十年,柯麟以医生身份为掩护,在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秘密为党工作,庇护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抗美援朝期间,时任院长柯麟捐出8个月全薪,中山医先后选派3批医疗队参加医疗工作,邝公道、蔡纪辕、古枢兴、罗伯诚、吴梅珍、余群雁、刘凤影等多名医务人员北上抗战,保家卫国。▲图为年,中山医医疗队赴朝作战前在武汉火车站合影。大肚病自清光绪年间三水大地肆虐百余年,“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重病者肚胀如鼓、骨瘦如柴,陈心陶认为消灭血吸虫病的关键,在于消灭中间宿主钉螺,开创了“水、垦、种、灭、治、管”六字方针,送走瘟神,救民于水火之中,年,省政府宣布三水终止血吸虫病流行。▲著名寄生虫学家、中山医“八大金刚”之一的陈心陶教授受到毛主席三次接见。在陈心陶教授下乡工作过的地方,三水县人民政府立了一块碑纪念他:“他和三水县人民共同奋战,为消灭血吸虫病,作出了卓越贡献。”从年起,中山一院18支国家医疗队在西藏、新疆等偏远基层开展巡回医疗,在广东封开、惠东等县区进行对口帮扶,把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到基层地区,把党的关怀送进了千家万户。在雪山脚下,医疗队员用便携式超声机免费给藏区百姓做检查,他说,“在西藏,习惯了走到哪检查就做到哪”▲图为年7月16日,中山一院医疗专家在昌都市开展义诊活动。6年来,中山一院10批医疗专家组团接医院,“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帮助边坝县唯一的卫生服务中心成医院,让这里百姓看上病、看好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数十年来,医院援外足迹遍布亚、非、欧、太平洋岛国、加勒比海地区。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山一院医疗队员徒步赶赴映秀镇,是最早挺进映秀镇的医疗队之一;年非典肆虐,中山一院医务人员“绝不漏掉一个非典病人,也绝不让一个医护人员倒下”,五个月里接诊、收治非典患者(含疑似病例)人,多人参与“专医专护”非典患者工作,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山一院派出多名精兵强将驰援中国8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远渡重洋赴塞尔维亚进行抗疫斗争。▲图为医疗队员奔赴湖北武汉参加抗疫。被誉为“重症八仙”之一的管向东10次出征,辗转国内8个省份,抗疫以来几乎都奔波在指导抗疫的路上。年,管向东同志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作为医疗行业代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庆祝大会。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60后”护理专家成守珍是中山一院名“提灯女神”的代表,她三次请缨上武汉抗疫前线,才从武汉回,又战塞尔维亚。成守珍在隔离病房时说:“哪怕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持久战’,我也会与同事们并肩战斗在最前线。”中国专家(熊艳、成守珍、唐可京、刘大钺、郭禹标)在塞国走访了22个城市、84个医疗机构,行程超2万公里,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场,被授予塞尔维亚保卫国家最高荣誉勋章,书写了新时代中塞铁杆情谊佳话。“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心,向着光明前景毅然挺进。心中有人民,矢志把人民对健康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心中有家国,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全心全意;心中有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往无前!”肖海鹏在致辞中说,中山一院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构建多院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在医疗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继续发挥引领、走在前列,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不懈奋斗。院庆期间,医院管理/精准医学系列国际论坛,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及哈佛医学院附属医疗机构、美国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顶级医疗学术机构的大咖们齐聚“云端”,专家们将结合当下国际医疗发展新形势,医院管理、精准诊疗、学术创新等方面开展探讨。来源:人民日报
初审:潘曼琪
审核:梁嘉韵
审定发布:彭福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