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消化系统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传染病包括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肝、戊肝、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病原体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进入口腔,然后进入胃肠道进行传播。在人体内肠道传染性病菌可以进行繁殖,病毒或者细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且持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的健康人。主要流行特征为:发病突然、病例集中,可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在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常以集体性食物中毒形式表现。防治措施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水洗手。2.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加工时要烧熟煮透,尽快食用。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3.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冷冻食物建议不要在室温下化冻,最好的解冻办法是:微波炉解冻、冰箱冷藏室和清洁流动水解冻。4.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半生食品,如发现霉变的食物,应扔掉处理,不要再加工食用。5.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6.高危人群可采取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措施。
02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雨季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雨季需要重点预防的虫媒自然疫源性疾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防治措施1.谨防病从口入:不喝生水,应将水煮沸后饮用;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不吃发霉食物;不自行采摘野生菌类食用。避免误用工业盐当食用盐;食品应储存在干燥、低温处,且不易被鼠类和苍蝇、蟑螂侵害,并防止鼠药污染食品。洪灾期间和退水应避免或减少大型聚餐。2.注意环境卫生: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应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大雨过后,环境中的垃圾较多,应尽快清理,集中堆放,避免污染水体。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源,还可能造成苍蝇大量孳生,传播甲肝、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3.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对人几分真,便会换取几分心,用情几多诚,就会收获几多永恒,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一个人的心,就是一个人的世界。4.防蝇、防鼠、灭蚊:夏季蚊蝇鼠活动更加频繁,人与之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应加强杀灭工作。室内可用苍蝇拍灭蝇,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应使用驱蚊驱避剂、蚊帐等防蚊,外出穿长袖衣裤。5.身体不适尽快就医:若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严重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
来源:遂宁疾控
编辑:谢甜
责编:谭琳
复审:刘思军终审:文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