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2

29

第十七章感染性疾病(2)

考点一伤寒

一、病因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菌体裂解时所释放的内毒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细菌随粪便、尿排出,污染食品、饮用水和牛奶等以苍蝇为媒介经口入消化道。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有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性肉芽肿或伤寒小结。

1.肠道病变

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最为明显。

(1)髓样肿胀期: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隆起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

(2)坏死期:局部肠粘膜坏死

(3)溃疡期:形成长轴与肠长轴平行的溃疡

(4)愈合期

2.其他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由于巨噬细胞活跃增生而致相应组织器官肿大。镜检可见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

考点二细菌性痢疾

一、病因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痢疾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痢疾杆菌从粪便中排出后可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染给健康人。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病变过程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两个月者,多由急性痢疾转变而来。慢性溃疡边缘常不规则,黏膜常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肠壁各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乃至瘢痕形成,使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严重者可致肠腔狭窄。

考点三梅毒

一、病因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95%以上通过性传播,少数可因输血、接吻、医务人员不慎受染等直接接触传播。还可以经胎盘感染胎儿。梅毒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二、基本病理变化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病变特点之一。此类病变可见于各期梅毒。

2.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是梅毒的特征性病变。

三、临床病理类型

1.后天性梅毒

(1)第一期梅毒:硬性下疳,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子宫颈、阴唇等处。

(2)第二期梅毒:梅毒疹

(3)第三期梅毒:树胶样肿

2.先天性梅毒

考点四血吸虫病

一、病因

血吸虫传播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带虫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孳生,以及人体接触疫水。

二、基本病理变化

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尾蚴、童虫、成虫以及虫卵等均可对宿主造成危害,但是以虫卵引起的病变最严重。,对机体危害也最大。

1.急性虫卵结节

镜下见结节中央常有1-2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火焰样嗜酸性物质,其周围可见屋结构的颗粒状坏死物质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状似脓肿,故也称嗜酸性脓肿。

2.慢性虫卵结节

病灶内巨噬细胞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少量异物巨细胞,病灶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态上似结核样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三、主要器官病变

1.结肠

急性期,虫卵沉着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形成急性虫卵结节。肉眼看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及灰黄色细颗粒状扁平隆起的病灶。

2.肝脏

病变主要在汇管区。肝窦充血,库普弗细胞增生和吞噬血吸虫色素。

3.脾脏

早期略肿大,晚期巨脾。临床上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脾功能亢进症状。

(以上选图来自五年制第九版病理学课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nxxxcb/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