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微讲堂汛期来了,江边竟然可能

往事两则:

年,日本人桂田富士郎在猫的门静脉内发现了血吸虫成虫,五年后,藤浪健和中村八太郎用动物实验证明了血吸虫是经过皮肤侵入人体的。因为日本在血吸虫研究上的成就,后来这种血吸虫就被称为日本血吸虫。

年上海解放后,驻守江、浙、沪的解放军部队,在水上练兵期间,突然大批战士出现了皮炎、发热、严重腹泻等症状,非战斗性减员达3万人以上,经查证,是血吸虫搞的鬼。毛主席还写过一首《送瘟神》,用以表达自己得知江西余江率先消灭血吸虫病这个消息的喜悦之情。

本期讲授专家:

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尤其慧

血吸虫的分布

血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吸虫。

目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都属于血吸虫病流行区,并且年年召开联防会议,堪称“血防联合国的五常”。同时,四川、云南也有流行风险。

有些人可能说:“我记不住流行区在哪”,没关系,打开手机地图,找一下长江穿过的省份,从西藏到上海,记住一句口诀“斩头去尾留中间”就行。

血吸虫病传播过程

传染源:日本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终宿主除人以外,有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在流行病学上病人和病牛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是三个重要的环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易感人群:不论何种性别、年龄和种族,人类对日本血吸虫皆有易感性。在多数流行区,年龄感染率通常在11~20岁升至高峰,以后下降。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接触疫水l~2天后,可出现尾蚴性皮炎。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轻度的肝脾肿大。如感染较重,可出现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

2.慢性血吸虫病

常见于初感染者,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也可发生。此时临床症状表现为: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常伴有肝区压痛、肝肿大,呼吸系统症状等。

3.晚期血吸虫病

肝硬化后出现门脉高压综合症,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患者。

血吸虫病的防治

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

不游泳不戏水不捕鱼不捞虾不打粽叶

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以住院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以及给予抗血吸虫病的药物,吡喹酮口服6日疗法。

慢性血吸虫病,主要给予口服吡喹酮2日疗法,并辅助以护肝、改善肠道循环治疗。

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治疗其并发症为主,包括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治疗。

素材来源:南京疾控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nxxxcb/8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