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宜清暑健脾冬病夏治,还有这些食

阅读盒子

¥99

宫西达也

¥25.9

研学手账

儿童文学

¥99

3.30-4.1

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萤火虫的卵产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01

大暑的由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7月22-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为大暑节气。

《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大暑多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最热的节气,部分地区温度可达40℃以上。

除去酷暑难当,大暑时节雨水偏多,空气潮湿,更加闷热难耐。

今年大暑为7月22日,中伏为7月21日-8月9日。

02

大暑有哪些习俗?

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的习俗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传闻在清朝同治年间,由于大暑节前后常有疫病流行,当地的居民认为是五位瘟神所致,于是建了一座五圣庙,时常祈求许愿,希望祛病消灾。

而沿江渔民为了祈求出海捕鱼平安,除在大暑这一天集体供奉五圣外,还按照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制作“大暑船”,船内装有各种供品。

“大暑船”在大暑这一天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的祈福祭拜仪式。

退潮时,借助着潮水的力量,“大暑船”顺江而下,越漂越远,祈福出海顺利,生活安康。

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一带素有大暑吃童子鸡的习俗。

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而鸡肉更有益五脏的功效。

之所以要选择童子鸡,是因为仔鸡的肉里含结缔组织较少,相对老鸡,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童子鸡的鸡肉经蒸煮之后,肉质细嫩、松软适口,常作为大暑进补的首选。

喝伏羊汤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三伏天吃羊肉的习俗,尤其是山东一带,大暑更是家家吃伏羊,认为“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大暑时节,正值麦收结束,新面上市,人们也有短暂的农闲期,为了犒劳干农活的辛劳,每家都会准备新面馍馍,并宰羊喝羊肉汤。

而且羊肉性温,伏天的羊肉鲜美,故吃羊肉、喝羊汤,也能起到养阳气的作用。

03

大暑怎么吃

食粥以清暑、健脾、养阴

《素问·举痛论》说:“炅则气泄。”

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出汗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故有“暑天无病三分虚”之说。

人们会感到口渴,甚至乏力,无精打采等。

由于雨水多,湿气盛,表现为食欲不振,肢体酸懒。

因此,大暑期间的饮食宜以清暑、健脾、养阴为主,可以多食粥。

李时珍认为,食粥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医药六书》曰:“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古人称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暑湿季节,宝宝也容易因苦夏脾胃运化不足,所以多吃粥也利于消化。

在饮食上注意清淡、多样化,既要注意清暑祛湿,又要注意健脾益气滋阴。

食物多选择绿豆、苦瓜、丝瓜、冬瓜、黄瓜、鲜藕、豆芽、荷叶、西瓜、薏米、赤小豆等来清暑祛湿,也可选择百合、莲子、鸭肉等来益气滋阴。

对于平素阳气气虚的宝宝,可以适当吃些羊肉;吃羊肉容易上火的宝宝则宜用鸭肉煲汤。

饮茶以消暑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绿茶,汤色碧绿清澈,口感清香甘醇。

研究显示,暑天喝绿茶,不仅有清暑作用,还能促进水分快速进入肠壁吸收。

所以,暑天可以适当给宝宝饮用淡茶水。

04

节气保健有讲究

预防“情绪中暑”

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学说,大暑时节,高温酷热,宝宝易动“心火”,出现性急心烦、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异常行为,称之为“情绪中暑”。

为避免宝宝“情绪中暑”,宝爸宝妈们要多注意宝宝的起居规律,保证宝宝睡眠充足;

多陪宝宝做游戏,避免太过剧烈的活动,以使其心情愉悦,情绪安稳,有助于生长发育。

大暑热难挡,不要晒太阳

民间有“冬天暖,夏天凉,伏天不要晒太阳”的说法。

大暑天烈日炎炎,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阳光照射最强的时候。

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出现烧灼感或者刺痛感,甚至出现皮炎、色素沉着等。

宝宝的肌肤娇嫩,更应尽量避免伏天阳光直射。

出汗不见湿,痱子少又少

暑天天气炎热,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多,易患湿疹、痱子、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

要注意出汗后不要立即给宝宝洗澡,避免毛孔闭塞、汗出不畅导致皮肤疾患,可用毛巾将汗水擦拭干净,等候片刻再洗澡。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痺。”

故宝爸宝妈们在夏天要及时更换宝宝衣物,保持宝宝皮肤干燥,清洁卫生;

也可以用藿香叶、蒲公英叶、马齿苋等煮水,待放温后用来给宝宝洗澡,可以预防痱子。

“冬病夏治”莫错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体表经络气血最为旺盛的时节。

此时宝宝腠理开泄,有利于药物渗入,通过内服或外用药物可驱除体内寒湿之邪,扶养阳气,以达到机体阴阳平衡。

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腹泻等阳气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本文知识内容刊于《父母必读》杂志

编辑

《父母必读》编辑部

组稿排版

宋宇视觉设计

宫颖

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点击下方封面图一键下单。

................................

今日话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bz/10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