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群里一位阿姨的要求,我讲下痔疮。我在搜集痔疮的资料的时候,看到知乎上有一篇“得痔疮是怎样一种体验”的话题,知乎大神们在里面描述的绘声绘色、声泪俱下的;大家感兴趣去看一看。
按惯例,我们还是先看百度百科是如何介绍痔疮的。痔疮是一种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痔疮的主要表现为便血。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仅坠胀感;等病情发展至肛脱并伴有感染时才出现疼痛。内痔分为4度:Ⅰ度,排便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脱出肛门,排便后自动还纳。Ⅲ度,痔脱出后需手辅助还纳。Ⅳ度,痔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
总结一下:1、老年人常见。2、痔疮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有先便后血和先血后便两种情况。3、痔疮继续严重会伴有脱肛的症状。
我的一个病人是开篇提到的阿姨的家人,他的情况应该属于百度百科里面划分的“Ⅱ度”。病人当时的情况是排便困难,每次上大号都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压小心翼翼的;因为用力大了,就会出现脱肛的情况。所以大便的时候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细水长流的来。
病人在服药之前表示出强烈的怀疑:他说,十几年的老问题了,不好治吧?我回答他说:很好治;你十几年了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说明这十几年你没有遇到好医生而已。
后来阿姨告诉我,病人先吃了3副,感觉有效果,就又去买了5付药。8付药之后,情况改善了大约70%左右。我当时的建议是,要等痔疮完全好了之后,再服用一周的药才能停。但病人觉得中药太难吃了,8副药之后就停了;不过几个月下来,效果还能维持在60%左右。
西医上用静脉曲张和肛垫下移学说解释痔疮形成的原因。无论是肛周的静脉还是肛垫,都是位于痔疮发生部位;所以西医认为痔疮是肛门周围的结构或者组织发生了问题。但中医完全不这样认为,中医认为痔疮只是恰好发生在肛门部位而已,同时跟肛门也没有任何关系,肛门只是被连累了。
为什么这么说?解释起来有些绕,我慢慢绕哈。
我们看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地球既没有被太阳吸过来,也没有被太阳甩出去,是因为地球所受到的太阳吸引力和离心力之间是平衡的。我们一个体重斤的人站在地球上,同样受到万有引力和离心力的平衡,所以我们感觉不到这个斤的躯体的重量。那到了我们人体内部呢?人体的心脏大约半斤重;肝脏大约2斤半重,我们平时依然感受不到它们的重量,那这是哪里来的力量托举着它们呢?中医上称为“阳升阴降”(如下图所示)。
阳升阴降示意图
举个例子,女性朋友们应该有感触,在月经要来的前几天,小腹会出现坠胀的感觉,感觉像兜里揣着十几块钱的硬币那样的下坠感。这是因为月经的时候,气血是沿着任脉和冲脉向下走的;也就是阴降的力量比较强,稍微打破了与阳升之间的平衡;当平衡打破了之后,我们就能感觉到自身的重量了。同理,感冒的时候觉得脑袋重,抬不起头来,这是阳升出了问题,阳升阴降之间不平衡了。
有了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回到痔疮(下图为病因和治疗原则)。中医上讲痔疮的成因,第一点就是中气下陷,也就是身体内部阳升的力量不够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身体内部向上托举的力量不够了,内脏就会因为自己的重量而向下坠;我们的肝门恰巧在身体的最下端;同时肛门处又是一个开口的地方,然后就脱肛喽。所以治痔疮的最关键的地方是提升中气;这点解决的了,也就完成了60%的工作。
这里提一下疝气,原理和痔疮是一样的,都是中气下陷。所以你拿到治疝气的方子是一看,有80%的药是和治痔疮一样的。不是医生糊弄你,而是确实是同一类的问题。
痔疮的第二点就是湿热下注。用槐花、赤小豆祛湿祛热就好了,没有太多可说的东西。对了,我看知乎上“得痔疮是怎样一种体验”的话题,里面的大神讲自己治疗经历的时候,多数医生都是在湿热下注这点上下功夫;所以也就出现了效果不明显,或者见效慢的状况。
痔疮的第三点就是要解决病人的便秘问题。如果病人有便秘的话,会让愈合的伤口不断的破开。所以医生要想办法软化病人的大便。
痔疮的病原与治疗原则
以上的3条,实施起来很有效的。我治疗过轻微的痔疮(仅在擦屁股的时候见少量血),2付药就好完全了。严重些的,5付药基本是出现明显效果,但我一般会让病人多服用1个疗程。
百度百科上提到的痔疮多见老年人,那是因为老年人阳气弱了,向上升的力量没有年轻人强了。同时也提到:痔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便秘(不通的地方,会郁而化热)、长期饮酒(酒是湿热的)、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辛辣类的)和久坐、久立(中医上有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主要诱因。
病因和原理基本解释清楚了,大家应该知道如何预防了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