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9日,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Clinic)公布了年可能会影响世界的10大医疗创新名单,这会给中国医疗市场带来哪些启示与机会呢?
#1预防公共流行病的疫苗年十大医学创新中有一个令人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这个国家不管是科学家、医生还是公共卫生官员,都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更高效的在开发能够预防流行疾病传播的疫苗。究其原因,其实正是年非洲埃博拉疫情和美国细菌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球菌B)的突然爆发所带来紧迫感所造成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医生、科学家、公司和政府机构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将新的疫苗从实验室带到临床试验。
中国自主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首次获国外临床许可年10月11日,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相继获得塞拉利昂伦理与科学评价委员会伦理许可、药学理事会临床许可后,正式启动了在塞拉利昂的Ⅱ期临床试验。这是中国研制的疫苗首次在国外获得临床许可,开创了我国科技人员走出国门,在境外进行疫苗临床研究“零”的突破。
#2基于基因组学的临床试验基于基因组学的临床试验正在向加快新的靶向治疗转变。他们依据基因标准对潜在研究参与者进行筛选,并与他们疾病相关的特定分子实验治疗相匹配。遗传分析缩短了招收患者的时间,因此增加了患者受益于临床治疗的机会。
#3使用CRISPR进行基因编辑就在不久之前,任何生物体包括人类胚胎DNA的修改还只是科幻小说和电影导演脑海中的想法。然后CRISPR(矩回文重复序列)这项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宣告了这种情况是可能的,而是是可以以比以往基因编辑更容易和更低廉的成本进行尝试的。因此,实验室里这项技术无处不在。
#4预防传染病的水净化系统在发展中世界,污水堆积在街道上而没有地方进行排放,最后却变成了当地民众的饮用水,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是一个每年造成世界10%疾病发生的棘手的问题。据估计,世界上有超过7亿人每天在引用不健康的水,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发展中国家有超过万五岁一下的儿童每年死于水污染和差劲的卫生条件。
与水相关的疾病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对健康和疾病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水相关的疾病包括:
饮用水中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引起的疾病;
血吸虫病等疾病,其生命周期有一部分是在水中度过的;
疟疾等疾病,具有与水相关的病媒;
溺水和一些伤害;
其它疾病,例如含有某些微生物的气雾传播的军团病。
水也有助于健康,一个例子是个人卫生。
#5母血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检测当今健康怀孕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将近20亿美元,越来越多新生儿的父母会投资于书籍、婴儿饮食和瑜伽课程,以确保他们的孩子将来尽可能健康的成长,就像刚出生时一样。而像比如唐氏综合症、爱德华兹综合征,和Patau综合征等在内的遗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会不受母亲的控制,从而导致父母巨大的应对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普通检查结果不能确定的情况下。
中国“全面两孩”放开以后,高龄人群生育将比较集中,因此可能会出现小幅度的生育堆积,年、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总量将达到万~万(出生峰值);峰值过后为每年万左右,到年为万以下。
女性年龄增加导致自然流产率升高、分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增加。最常见的是常染色体三倍体,包括多种致死性染色体三体、唐氏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三体综合征,因高龄女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纺锤体的染色体排列和纺锤丝基质组成经常出现异常。
临床上活产婴儿发生明显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比例随母亲年龄增加而上升,详见下表。
母亲生育的年龄活产婴儿发生明显细胞遗传学异常风险</500////20母亲生育年龄与婴儿罹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见下表。
母亲生育的年龄婴儿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风险//0///451/25可见,35岁是女性生育年龄的分界点,超过35岁后妊娠,婴儿的出生缺陷风险大增。
年6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BGISEQ-0基因测序仪、BGISEQ-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医疗器械注册。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
该批产品可通过对孕周12周以上的高危孕妇外周血血浆中的游离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进行无创产前检查和辅助诊断。
#6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分析筛查癌症为了理解癌症的风险,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局限于观察蛋白质在如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浓度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基因变异。然而相对较差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值限制了这些测试的诊断精度和临床应用。
2年,全球50.5%的肝癌、49.0%的食管癌,42.6%的胃癌,38.3%的鼻咽癌,35.8%的肺癌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中国各类型癌症的全球占比情况见下表。
2年中国癌情数据发病数占全球死亡数占全球所有癌症.8%.9%肺癌.8%.6%胃癌.6%.0%肝癌.5%.4%结直肠癌.6%.1%食管癌.0%.4%乳腺癌.2%.2%子宫体癌.9%.5%肾癌.7%.8%白血病.7%.6%胰腺癌.5%.3%脑及神经系统肿瘤.6%.4%子宫颈癌.7%.1%膀胱癌.9%268.3%胆囊癌.9%.4%前列腺癌.3%.4%甲状腺癌.6%.8%非霍奇金淋巴瘤.0%.3%卵巢癌.5%.7%鼻咽癌.3%.1%口腔癌.1%.8%喉癌.8%.8%多发性骨髓瘤.5%.1%黑色素瘤.2%.1%其他咽癌.6%.6%睾丸癌.8%.3%霍奇金淋巴瘤.2%.2%卡波西肉瘤.5%.5%数据来源:GLOBOCAN2(IARC)
#7可自由操控的人造肢体多年来,为提高截肢者和瘫痪人的生活质量而安装的人造假肢已经能够向正常人一样使用了。但美国仍有超过万瘫痪以及10万上臂截肢人群,这是一个庞大的患者群体,在人造假肢领域上的创新将会为社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全国39医院糖尿病截肢率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截肢占全部截肢的28.2%,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3.8%。根据最新研究样本估测,我国成人中约有1.亿糖尿病患者及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若任其自然发展,我国将面对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健康、医疗支出与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8首个女性性欲低下的治疗药物性欲不同于性表现,当前有多种药物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但是到目前为止,却几乎没有任何专治女性性欲低下的药物。年8月18日,美国FDA批准Addyi(flibanserin,氟班色林)用于治疗绝经前女性的性欲低下(HSDD)。
性欲低下(HSDD)是指非由物质或一般医疗状况所致的持续地或反复地对性生活的欲望以及性幻想不足或完全缺失,且由此给患者带来显著的苦恼或人际交往困难。性欲低下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精神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它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女性。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受低性欲困恼的女性约占5.4%~13.6%,其中,绝经前女性(18~55岁)性欲低下的发病率约为10%。
#9无缝远程监控近年来,可穿戴技术腾空而起,迅速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最近一项研究估计,有将近20%的美国成年人会穿戴智能装置通过收集运动数据和睡眠习惯来监测心率和血压。健康消费人群对可穿戴设备的日渐亲睐让人兴奋不已。除了健康,可穿戴设备从服饰、每一次呼吸、汗珠或人体内的化学变化所收集来的监测数据将直接惠及数百万患者。在很多情况下,一些细微的变化可能就意味着生或死。
#10中风后神经血管内治疗对患有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来说,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防止长期残疾、脑损伤或死亡,凝结在血管中的血块必须在3~6个小时内被拆除。多年来,唯一被FDA批准用于消除脑血栓的一直是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这种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大脑来溶解血块以及恢复大脑血液量。然而,当较大血管内出现闭塞的时候,tPA只能对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有效。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可以尽量安全地帮助tPA消除主干血栓的援军,最后发现竟然是支架。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万,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卒中,也就是中风,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是最常见的重大慢性疾病。调查显示,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万,且每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报告指出,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男性卒中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第3位,女性排名第2位。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