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正确防控慢性病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抵御传染病,更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恶性疾病的基础。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1.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2.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3.戒烟限酒
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和化合物,其中数百种有毒,至少70种致癌,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饮酒应限量,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改善生活方式有明确的降压效果,如肥胖者体重减轻10千克,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膳食限盐(食盐<6克),收缩压可下降2~8mmHg;减少脂肪摄入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6mmHg和3mmHg;规律运动和限制饮酒均可使血压下降。
健康行为:
(1)高血压患者尤其应当控制食盐摄入量。减少钠盐摄入。
(2)适当增加钾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水平,应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尤其是新鲜蔬菜和水果。
(3)增加膳食中钙的摄入可以改善血压,应增加奶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的摄入。
(4)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
(5)适量运动。
(6)戒烟限酒。
(7)减轻体重。
(8)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轻松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糖尿病高危人群应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发生
除了遗传因素,身体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增多而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肥胖的人体重减轻5千克左右,就可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健康行为:
(1)合理饮食,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
(2)适量运动,每周中等强度运动达分钟或更多。
(3)保持健康体重,BMI控制在24以下。
健康生活方式三十四条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3.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5.少饮酒,不酗酒。
6.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7.拒绝毒品。
8.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9.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10.经常开窗通风。
11.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12.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3.膳食要清淡少盐。
14.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15.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16.不滥用抗生素。
17.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18.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19.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0.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21.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
22.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23.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24.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25.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27.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28.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服药。
29.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30.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
31.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32.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33.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34.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促进公民身体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