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是鹅口疮的多发季节!
冬春季节是鹅口疮的多发季节,且2~5%的新生儿可能发生鹅口疮,2岁内的婴幼儿最多见,新手爸妈要特别小心。
鹅口疮是感染白色念珠菌所致,宝宝在感染轻微时不易被发现,也没有明显疼痛感,或仅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且在宝宝的脸颊、口唇、舌部可发现微凸起的白色斑膜,擦去斑膜可见红色创面。
轻症的鹅口疮经过适当治疗很快就能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但严重鹅口疮未经规范治疗,口腔内的念珠菌就会向深部蔓延至咽喉、气管、肺或血液循环内,也可向食管蔓延,引起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甚至引起真菌性败血症而有生命危险,因此患有鹅口疮的宝宝一定要及时就诊。
2
内外受“敌”鹅口疮说来就来
1、外部接触
新生儿常见感染原因是直接接触,因为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亲产道中的白色念珠菌,或是由于清洁、消毒不到位,宝宝接触乳头或奶具上的白色念珠菌所致。新手父母万不可忽视清洁工作哦!
2、体内定植菌
白色念珠菌也常定植于新生儿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等部位,当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免疫受抑制时,体内的定植白色念珠菌也可致病,如营养不良、慢性腹泻常引起新生儿抵抗力下降。此外,广泛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病新生儿可合并鹅口疮的发生。因此,若新生儿有些许不适就要及时治疗,注意控制病程,不可长期使用抗生素。
3
清洁是预防鹅口疮的关键
幼小的新生儿若是生病,全家人都会担心、着急,那么如何才能预防鹅口疮的发生呢?预防主要从妈妈自身和宝宝照护两方面着手。
首先,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的妈妈要积极治疗,以免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细菌;
其次,护理或喂养宝宝时要勤洗手、母乳喂养前要洗净乳头、人工喂养时奶具要彻底清洗、煮沸消毒再使用;对于健康的宝宝,家长可用棉签沾生理盐水,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口腔清洁,如喂养时哭闹、口腔内出现白色凝乳块要及时就诊。
最后,新生儿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口腔护理、避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可适当应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