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次我们讲了鼻子的疾病,这次我们索性把头面部的另一个病——耳聋、耳鸣也讲一下吧。
如今,耳鸣、耳聋,似乎算不上老年病了。其实耳朵关涉到我们身心的平衡感。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接受和拒绝是它的两种能力。现代人有两个问题:一是我执重,听不进去;二是不专注,听得杂。这两个毛病都关系到耳内平衡感。再加上成天煲电话粥,就更伤了。
耳朵最怕蛞嘈,当你的自我防范意识强烈时,当你厌倦纠缠时,你的听力也会下降。比如,小孩在父母总吵架的环境里,会听力下降。从中医上论,太阳小肠经受寒加上心情抑郁会造成耳鸣耳聋;三焦不通也会造成耳鸣耳聋;胆经被憋、经常郁闷也会形成耳病;只有老人的耳病才是肾精大伤。
但现在的医生看到耳病就只会从肾治,所以通常没有什么疗效。其实《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即心开窍于两耳。
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即“肾开窍于二阴”。但在《阴阳应象大论》中又说:北方肾“在窍为耳”。所以耳病至少要看心和肾。
现在人压力大、焦虑、生活不规律、纵欲,还有人成天用手机煲电话粥,也会因辐射、过劳而出现耳病、脑病、或脸部麻木僵硬。
最重要的是现代人气性傲慢,脾气暴躁,很少有像过去那样“耳顺”的——一方面拒绝听,一方面又不得不听,就这么抗衡着、纠结着,小的耳朵眼儿完全无法承受,所以耳患病人会越来越多。
耳鸣耳聋。伤阳,基本上从胆、三焦、小肠治;伤阴,从心、肾、胃治。一般而言,年轻人耳鸣、耳聋,跟伤阳有关,但手淫过度者,阴精也大伤,须从阴治。而且误服药物也伤耳,特别是西药,也伤耳。但人家西药讲理,事先在说明书里已经说了,可能会造成肝肾损害,若偏要吃,就怨不得人家了。
耳患,西医治疗此病在经历了高压舱及激素治疗后,如果没有改善,就会宣布终身不治。因为本来就是虚证,再继续用激素只会更虚。而传统医学讲究辨证,必须找到原因才能下药。耳鸣,分虚实。轰隆鸣为实症,蝉鸣为虚症。蝉鸣比较难治,24小时不停的,最难治,治疗一般先不管耳鸣,一定先把五脏弄实了,五藏结实了,耳鸣就好了。
受过寒的耳聋耳鸣一定是伤在太阳层面。伤在太阳层面就用太阳层面的药来治,比如用麻黄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其实,耳朵暴聋比耳鸣好治,因为耳鸣基本上都是虚症,而暴聋是实症。
乌桕
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
乌桕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红壤、黄壤、黄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类,从沙到粘不同质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均能生长,是抗盐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乌桕要求有较高的土壤湿度,且能耐短期积水。同时有一定的抗风性和褶燕地较耐干早瘠薄。此外,乌桕对有毒氟化氢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乌桕以根皮、树皮、叶入药。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主要价值:
药用:
药用来源:乌桕根皮、树皮、叶入药。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功能主治: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性味归经:苦,微温。入肺、脾、肾、大肠经。
注意事项:有小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木材、乳汁、叶及果实均有毒。中毒报道较多,食人中毒,出现腹痛、腹泻、腹鸣、头昏、四肢及口唇麻木、耳鸣、心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状。接触乳汁可引起刺激、糜烂。叶可作农药及杀虫用。
乌桕副作用为呕吐较剧,溃疡病患者忌服乌桕。
本文出自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曲黎敏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和传统医学,又兼通西方人类学。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