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全园师幼了解血防知识、增强血吸虫病防治意识,近日,罗塘幼儿园开展了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什么是
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里,靠吸血管生活,所以人们把血吸虫病叫做“大肚子病”或“水盛肿胀。
血吸虫病
的症状
根据患者病程、损伤程度、损害部位不同可将血吸虫病分为四类,即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发病早期血吸虫大量抗原异物释放入体,产生亚型变态反应,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症状。常误诊为重感冒,或其他发热性疾病。常见于初次感染者,多发生于夏秋季。
慢性血吸虫病:病程半年以上。人体免疫系统对虫卵产生免疫抑制,使得虫卵持续对脏器造成损害。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8型: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侏儒型、普通型、出血型、脑病型、混合型。
晚期血吸虫病:未经及时治疗,虫卵严重损害肝脏,造成肝硬化,表现为肝脾增大、腹水等症状。
异味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导致肝脏、肠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受损,最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肺和脑部,寄生在脑部常被误诊为脑瘤。预防我知道
活动中,各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向幼儿讲解什么是血吸虫,它的来历、它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范围等。看,孩子们听得多认真呀!
教师从生活细节上对幼儿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教育幼儿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等等。另外,平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
预防小贴士
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
春季雨水多,气候温暖,最适宜钉螺活动。加上人们春耕生产繁忙,下水的次数多,因此感染的机会较多。
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因此,受感染的人数也可能增加。一般来说,急性血吸虫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普查与普治病人。
2.切断传播途径。
查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灭螺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彻底改变钉螺孳生和分布的环境,因地制宜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物灭螺。
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严格做到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粪管制度及有螺地带禁牧。
水源管理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做到饮用水无害化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不接触疫水,雨后与早晨不要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确实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孩子的健康是幼儿园最大的目标和心愿,我园始终坚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编辑:赵丽丽
审核:张稳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