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日暴雨使芜湖多处受灾严重,市疾控中心再次发布灾后健康安全提醒,并特别强调了注意饮用水安全和预防虫媒疾病。
应该喝什么样的水?
对于饮用水来说,常见的有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煮沸消毒是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将水煮沸几分钟后,几乎可以将其中所含的全部细菌、病毒杀死。大家要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应设置开水龙头或公用水舀,不要用喝水的杯子直接到容器中去取水。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在农村家庭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一般每桶水(约25公斤)放漂白粉精片半片即可。
将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
怎么预防虫媒疾病?
同时,要注意防止蚊虫孳生,需要填平水坑,彻底清除积水,缸、盆、罐等容器要翻转倒扣,盛水的要加盖密闭。
清理住处垃圾,对各种腐烂变质物、废弃物等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临时粪坑要加盖投药。
尽量减少人与蚊蝇的接触,室外活动时要多穿长衣裤,暴露在外皮肤可均匀涂抹驱避剂防蚊。在野外劳动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怎么样处理?
另外,洪涝期间,人们在高温下防汛体力消耗大,很易中暑。对中暑病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抢救,一般不会出现危险。
可将患者置于通风荫凉的地方,全身冷敷加电扇吹风,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用民间传统方法,如用汤匙、硬币边缘刮患者的胸、腹、颈、背及手足弯曲处也有效。
最后,要警惕伤寒随水而来。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其病原体在水中的生存能力很强,所以每当洪涝灾害后发病率极高。
伤寒的主要症状是长期高热,同时伴有神志恍惚、听力减退、胸腹部和背部可出现少数红疹,脾脏也会肿大,严重者还可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在抗洪救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预防。
如果已经发现伤寒患者,医院隔离治疗,并要管好其排泄物,不要污染水源和食物。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腐败变质食品,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延伸阅读:洪灾后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暴雨过后,由于天气潮湿,细菌易滋生。另外,水灾过后,水源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我们该预防哪些传染病?如何预防?大江为你收集汇编了相关资料。
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
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
霍乱
表现为剧烈的吐泻,排出淘米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深深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预防:管理好水源、饮食,处理好粪便。
血吸虫病
这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够被感染的寄生虫病。临床上常见症状为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
预防:发现病人、病畜,积极治疗,以消灭传染源。消灭钉螺。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
流行性出血热
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患者有“酒醉貌”。预防:灭鼠。
红眼病
症状为眼红、畏光、灼热感、流泪、分泌物增多,严重者会伴头痛、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等。预防: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注意手的卫生。
洪水脚
破损创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会促使下肢肿胀、溃烂,除局部剧痛外,还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的症状。预防:及时将病人送当地卫生机构诊治,防止传染病蔓延。
皮肤病
湿疹、皮炎、蚊虫叮咬等都是灾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皮肤病约占灾区各种疾病的50%以上。预防:不同皮肤病有不同的治疗手段。总的来说要保持皮肤的干净卫生,使用蚊帐。
虫媒疾病
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常见的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蟑螂等。
预防:积极治疗疟疾患者,切断传播途径——灭蚊,搞好个人防护。
记者程茜
编辑华华de
实习编辑沈梦云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了解实时汛情信息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