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结肠癌,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老年病。可实际上,结肠癌并不受年龄限制,上至七八十岁长者,下至七八岁儿童,都有可能罹患结肠癌。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数据,在以前,结肠癌高发于45岁以上人群,在80岁以上年龄组达到发病率和死亡率峰值。但近几年来,国内30岁以下青年患结肠癌的比例逐年升高,结肠癌年轻化的警钟已敲响。更令人惊讶的是,临床上还有年龄尚小的儿童结肠癌患者。
警惕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掩盖了孩子的结肠癌
癌症并不是年纪小就不会得,只不过不会像大人那样常见,结肠癌也一样。如果孩子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反复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家医院做全面检查,尤其不要少了肠道检查:
面色苍白且消瘦,但肚子始终鼓鼓上厕所习惯改变,并持续了一段时间,要么频繁上厕所,要么大便困难反复腹痛,症状或轻或重睡觉睡不醒反复便血经常腹泻大便形态发生改变,比如经常排出黏液便、异常软便、黑便等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乏力、没精神
这些症状看起来和消化不良等常见消化道疾病差别不大,再加上孩子不会表达,医院而搪塞,很容易忽视或者延误病情,往往一发现就是中晚期。临床医学已经证实,结肠癌在小孩身上有更强的侵略性,不能大意。
尤其是下面2类家庭,更得重视起来:
1、有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家族史。
2、爱吃油炸、烧烤、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的家庭。
对于成年人来说,要警惕伪装成痔疮的结肠癌
结肠癌相当狡猾,极具迷惑性,成年人发病初期的症状和痔疮发作别无二致,比如出现便血、下腹微微坠胀、大便排不尽等不适。90%的成年结肠癌患者,最初都以为自己是痔疮发作,导致延误病情,一经确诊,就是中晚期了。
面对结肠癌的伪装,要警惕下面6个报警信号:
1、排便习惯改变,要么大便次数突然增多,并且感觉拉不尽,要么总便秘。
2、经常腹泻。
3、腹痛、腹胀。
4、持续消瘦,面色苍白,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感觉疲乏无力。
5、大便带血,刚开始血量少,随着肿瘤发展,便血会更频繁,且血量增加,黏在大便表面。
6、排出黑便或黏液便,当癌肿破裂时,还会排出带有鲜红/暗红粘膜或血液的大便
7、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8、体重明显下降,明显消瘦。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做肠道检查,对抗结肠癌,除了留意报警信号,我们还能做什么?
要做到这两点:早期筛查和日常预防。这是预防结肠癌的“两大法宝”。
早期筛查是对抗大肠癌的最后一道安全门,其目的就是发现癌前息肉或尚在早期的病灶。绝大多数结肠癌的前身,只是一颗毫不起眼、没有任何症状的息肉。息肉分很多种,有的良性,有的会发展为癌症,能恶变的息肉,被统称为“癌前息肉”。
长在结肠部位的癌前息肉通常生长缓慢,大部分需要数年甚至上十年之久,才能发展为结肠癌。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癌前息肉进展快,比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有大肠癌家族史。这就体现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它能发现风险,尽早确诊,尽快治疗。
尤其是下面几类结肠癌高危人群,更要重视结肠癌早期筛查,至少每5年筛查一次:
1、直系亲属中有人曾罹患结肠癌。
2.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等病史的人。
3.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
4.喜欢吃油炸食物、烧烤或红肉,爱抽烟或喝酒。
5.男性超重人士。
除了早期筛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烟酒过多、摄入太多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结肠息肉的高危因素。
这话虽是老生常谈,但每一个当下并无影响的坏习惯,时间一长,很可能影响健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