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们来解读辛追女湿尸身上的四个谜团。头一个谜团啊,辛追女尸出土之后,为啥要被解剖呢?她解剖之后的结果,又到底有啥了不起的发现呢?
你知道吗?辛追女尸被解剖,这和周恩来总理的一道特别指示是有关系的。年的时候,辛追女尸被发掘出来,那可让全世界都大吃一惊。为啥呢?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女湿尸啊。而且啊,她刚出土的时候,皮肤还有弹性呢,就像活人一样,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多年前科技那么落后,古尸都能保存得好好的。大伙琢磨琢磨,就现在的条件,能不能让古尸再保存年呢?这样后人也能看到。
周恩来总理一开口,这事儿可就不得了啦。紧接着呢,医学专家就着手研究起来了,咋能把女尸保存两百年呢?
最后呢,他们研究了半天,就得出这么个结论:必须得解剖。为啥呢?因为尸体好保存,泡在药水里就成,可肚子里的内脏就不好保存了。不好保存的话,那就只能把女尸的内脏都取出来了。
要是仅仅为了防腐就解剖尸体,那肯定是不行的。专家们经过商量,做出了决定:借着解剖的机会,把辛追的死因之谜解开。
就这样,最后给辛追做解剖的人是当时病理教研组的主任彭隆祥。为啥呢?很简单,在解剖当中以及解剖之后,他能很快判断出辛追真正的死因。
为啥要探秘辛追的死因呢?因为她不是老死的呀。咱都看到她的尸体了,也就50岁左右的样子。古人平均寿命再短,也不至于50岁就去世啊,所以,辛追肯定是死于非命的。
就这么着,年12月14日上午,彭主任特别紧张地在女尸辛追身上切下了第一刀。那滋味,可真不寻常,久经沙场的彭隆祥由于紧张,手心都微微冒汗了。
解剖的结果特别让人吃惊,辛追的内脏居然一点都没腐烂。把内脏取出来后,辛追的死因就真相大白了:她活着的时候得了冠心病、血吸虫病、胆结石,右臂还骨折了,在这些病里,冠心病才是真正要命的病。
辛追的病理状况是一方面,再加上在她肠、胃里发现了颗完整的甜瓜子呢。专家们就这么推测了,辛追是猝死的。为啥呢?暑天的时候她吃了好多生冷的甜瓜,这就引起肠绞痛了,然后又引发了冠心病,最后就死了。
解剖之谜说完了,咱们再来看辛追女湿尸身上的第二个谜团:她的尸身为啥过了两千年都不腐烂呢?
辛追女尸过了两千年都没腐烂,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辛追自身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是外部的原因,也就是墓室方面的原因。
辛追能有啥特殊因素呢?难道她跟清朝的香妃似的,天赋异常,身体构造和别人不一样,还能自动防腐?肯定不是啊。不过呢,辛追的身体确实和香妃一样,和普通人不一样。解剖结果表明,辛追体内有一种咱们普通人没有的特殊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汞,也就是水银,水银是有防腐作用的。啥?那辛追身体里为啥会有水银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和西汉富贵人家的一个特殊爱好有联系。西汉那些富贵人家,都想长生不老,这也挺好理解的,人有了钱,就不想死啊,所以就搞长生不老那一套。辛追也没例外,没事儿就吃点仙丹啥的。时间一长呢,身体里就有水银了,这也顺便让她死后能防腐了。
辛追的尸体两千年都不腐烂,这和墓室里的几个因素是有关系的。
辛追的墓埋得很深,到底有多深呢?离地面有十多米呢,就跟五层楼的高度差不多。就因为埋得这么深,辛追的墓和外界彻底隔绝开了。她下葬之后啊,外边的那些风花雪月呀,春夏秋冬的变换呀,还有云雨霜雪啥的,根本就影响不到她了。
外界的东西,像温度、湿度、气压、空气、照射、酸碱度啥的都被隔绝了,这么一隔绝,墓室就直接达到防腐的标准了。
啥?墓室里有氧气的话东西就会烂掉,那墓室里的氧气是咋除掉的呢?嘿,这就得谢谢辛追的那些陪葬品了,是这些陪葬品烂掉的时候,把墓室里的氧气全给用光了。
辛追可馋嘴了,她去世的时候,陪葬品里最多的就是吃的东西,还有各种各样吃饭用的家伙事儿。那些陪葬的鱼啊、肉啊、蛋啊啥的会腐败,再加上一些物质氧化,就慢慢把墓室里的氧气消耗光了,墓室就变成无氧的环境了,这样一来,腐败就被抑制住了。
说到这儿,不少人就想问了,墓室要变成无氧室是得花时间的呀,怎么也得个三五天吧。在这期间,别的东西都烂掉了,可为啥辛追还没腐烂呢?
答案挺简单的。辛追死了之后,她的尸体经过了特殊处理。一是用药酒擦了擦,二是用好多层绵衾、衣服还有丝麻织物把尸体严严实实地包起来了。这么处理呢,既能防止虫子钻进尸体的口鼻,也能起到隔离空气的作用。
关键是,把这些都弄完以后,辛追的尸体还被放在棺液里泡着。这就相当于有三四重保障了。别急,你可别以为这样就完事儿了,并没有。在被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又泡在棺液里,还被放在无菌的墓室当中之后,辛追的尸体又被安置在四层套棺里。四层套棺啊,光想想就知道密封得多好了。在这样的外部条件影响下,辛追的尸体想要腐烂都极其困难了。
辛追女尸不腐之谜说完了,咱们再去揭秘一下辛追生前的生活吧。她生前的生活啊,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奢靡”。到底有多奢侈呢?咱们直接从她那多件珍贵陪葬品里找答案就知道了。
在辛追的陪葬品里,漆器的数量是最多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君幸食”。那“君幸食”是啥呢?就是招待你吃好喝好的意思。“君幸食”这套漆器啊,数量多得惊人,而且每一个都特别精巧。
咱老百姓吃饭,就用几个碗、几个盘子和几双筷子呗。可这辛追就不同了,那些带耳朵的酒盘啊、各种各样的食盒啊、各类酒器啊,啥都有。咱们如今光是到博物馆去看看这些漆器,就能大致想象出她活着的时候生活得多奢靡了。
在辛追的陪葬漆器里,有个很重要的部分,这部分能反映出她生前的生活状况,这个部分就是器鼎,鼎是用来盛饭的家伙事儿。辛追漆器里的化妆品之类的东西,也都能看出她生前生活很奢侈。
说到这儿,可能不少人会不当回事儿,说:“不就是漆器呗,没什么大不了的呀。”这其实是现代思维造成的一种错觉。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西汉那个时候,真正算得上奢侈品的,可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黄金之类的东西,而恰恰就是漆器。
西汉时候的生漆,那可实实在在是顶级的奢侈品呢。这生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汁液,特别珍贵。古代有这么句话:“做一个棬得耗费百人之力,做一个屏风得用上万人之功。”你就寻思寻思,做一个棬就得百人干活啊。可这辛追呢,光陪葬的漆器就有好几百件,这就足以说明她活着的时候那生活奢侈得很啊。
辛追生前生活奢靡,从她身上穿的国宝就能看出来,这个国宝就是素纱襌衣。
辛追临死之前,身上被好多层绵衾、丝麻织物严严实实地包裹着,这些衣物每一件都特别值钱。
就她身上穿的那件素纱襌衣,光制作工艺就足以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这件衣服长1.2米,下摆宽49厘米,面料总共2.6平方米,可衣服整体重量才49克,还不到一两呢。
这种衣物,都不用寻思,肯定是用不一般的工艺做出来的。就连它用的丝,那可都是一根一根价值老多钱了,为啥呢?因为这些丝啊,是一种特别小还特别少见的三眠蚕吐出来的丝。
辛追生前生活有多奢靡呢?看看人俑就知道了。人俑啊,其实就相当于家奴,是辛追到了死后的世界还能使唤的奴才。一般在古代的墓葬里,墓主人生前有多少家奴,死了以后就会有差不多数量的人俑来陪葬。辛追墓里出土了一百多个的人俑,这就说明啊,她活着的时候光伺候她生活的人就有一百多个呢。咱们就光在脑袋里想象一下被一百多个人伺候的场景,就感觉奢靡得不得了了。
辛追生前的生活说完了,我们再来看她身上的第四个谜团。她穿着一件价值连城且仅重48克的素纱襌衣,那这衣服是怎么被偷走的呢?偷宝的人后来又有什么结果呢?
对呀,辛追身上最贵重的衣物,不是咱们现在在湖南省博物馆看到的那件49克的素纱襌衣,而是被偷走的那件48克的素纱襌衣呢。
有个17岁的青年叫许反帝,就是他偷走了素纱襌衣。这事挺怪的,他成了江洋大盗,可他家是知识分子家庭呢。他爸妈都是知识分子,他妈妈许瑞凤在大学里教法律,他爸爸李光荣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
许反帝打小就有偷东西的毛病,他妈妈纵容他,结果他偷东西的胆子越来越大,到最后,竟然打起湖南省博物馆文物的主意了。
许反帝盗窃素纱襌衣这起案子,后来被叫做“特二二案件”。在咱们湖南,这案子当时可轰动了。许反帝一下子就偷走了30多件珍贵文物呢,这里面就有那48克重、价值连城的国宝素纱襌衣。
盗窃案发生之后,许反帝的妈妈许瑞凤竟然妄图凭借自己学过的法律知识给儿子开脱罪责,她就想到了销毁罪证这种办法来让儿子逃脱惩罚。
许瑞凤想让儿子躲过法律的惩处,就把儿子偷来的文物,能烧的都直接给烧了,烧不了的打包成两个包,一个扔回博物馆,一个放在邮局了。素纱襌衣能烧,就被许瑞凤一把火烧掉了。你想啊,那么罕见的宝贝,就这么被烧没了,真的让人特别痛心啊。
不过,大家别急。许反帝和许瑞凤母子做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也没能逃脱惩罚。警方顺着一些蛛丝马迹就锁定了他们,还掌握了他们盗窃文物的证据,把他们抓住了。
最后的结果,辛追的老乡也就是湖南人都晓得:许反帝由于情节严重,被判处了死缓,许瑞凤呢,因为包庇罪被判了15年。
许反帝进了监狱以后,老是被减刑,结果才28岁就出狱了。可他妈妈在他出狱之后不让他出去找工作,就这么着,许反帝一直被困在家里,慢慢地精神就出问题了。等把他从他妈妈那儿解救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得了很严重的精神病,只能去精神病院治病了。
看到这儿,咱们只能感慨,人啊,还是别做坏事为好。毕竟这世界到头来讲究善恶有报,苍天不会放过那些作恶多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