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治血吸虫病 >> 血吸虫病传播 >> 治蛊毒

治蛊毒

治蛊毒

一、写在方前:

蛊毒,指以神秘方式配制的巫化了的毒物。

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说到,芈月从燕国返回秦国后,被魏夫人下了蛊毒,差点丢了性命,幸亏被义渠王救了回来。

那么,蛊毒,到底是何种毒呢?有专家认为,从现代医学上讲,蛊虫病即血吸虫病,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蛊虫病;慢性蛊虫病;晚期蛊虫病。染上蛊虫病,也就是血吸虫病后,症状有咳嗽、胸痛、高烧等,晚期病人则会出现极度消瘦、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症状。不过,只要诊断准确,血吸虫病是可以治疗的。

二、蛊毒的相关传说

蛊是一种以毒虫作祟害人的巫术,是一种较古老的神秘、恐怖之巫术,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中。谷子储藏在仓库里太久,表皮谷壳会变成一种飞虫,这种古人也叫它为蛊。

左传昭公元年说:谷之飞,亦为蛊、谷久积,则变为飞蛊,名曰蛊。从谷壳变成的飞虫与米糠不同:飞虫会飞,米糠不能飞。孔颖达《十三经注疏》曰: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

《本草纲目》里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

三:治蛊毒方:

1、败鼓皮蚕蜕纸(各烧存性)刺猥皮五倍子续随子朱砂(研)雄黄(研,各等分)上为细末,糯米稀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服,熟水送下。

2、治蛊毒,宋嘉中,范吏部道为福州守曰,揭一方于石云∶凡中蛊毒,无论年代近远,但煮一鸭卵插银针于内,并噙之,约一食顷,取视钗卵俱黑,即中毒也,其方用五倍子(二两)硫黄(末一钱)丁香木香麝香轻粉(各少许)糯米(二十枚)甘草(三寸,半生半炙)

上用水十分,于瓶内煎七分,候药面生皱皮,为熟绢滤去滓,通口服,病患平正仰卧,令头高,觉腹中有物冲心者,三次后得大吐,出一盆桶盛之,如鱼之类,乃是恶物,吐后饮茶一盏,泻亦无妨,旋煮白粥补,忌生冷油腻酱十日,后服解毒丸三五丸,经旬平复。

处方来源:《奇效良方》

作者:董宿

朝代:明·成化六年

年份:公元年

散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5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