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问答这些疾病防控知识,你知道多少

答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感”、“碘缺乏病”和“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部分会引起人发病,其形态看上去像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年新型冠状病毒(-nCov,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2、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3、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

人群普遍易感。

4、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5、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至14天,多为3至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6、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

(2)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3)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4)房间通风换气;

(5)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流感防控知识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2、流感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通常为干咳)、头痛、咽痛、肌肉和关节痛。多数人表现为轻症,通常在一周内自愈。但是,流感也可导致部分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发生重症,甚至死亡。

3、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高。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因而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4、预防手段

(1)接种流感疫苗

(2)勤洗手

(3)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4)开窗通风

(5)均衡饮食

(6)适量运动

(7)在流感流行季节,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一、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

  1.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2.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3.孩子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

  4.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

  5.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

  6.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二、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

  7.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我国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区的儿童中5%-15%有轻度智力障碍(智商50-69个点),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严重影响当地人口素质。

  8.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

  9.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10.自年以来,我国完成的各类监测或调查(碘缺乏病监测、碘盐监测、高水碘地区调查和高危地区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

三、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11.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12.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患者要听从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正确治疗或跟踪观察。

  13.甲状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隐匿性大且不易被发现,可能陪伴终身。据很多发达国家的尸检报告,生前未被发现的甲状腺癌患病率高达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

  14.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分归因于甲状腺筛查,并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隐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关。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1.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人和家畜都能感染。

2.人和家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俗称疫水),就可能患病。血吸虫病主要感染季节是4-10月。

3.感染血吸虫以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4.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

5.血吸虫生存繁殖离不开中间宿主钉螺。钉螺主要生长在潮湿草滩上和沟渠旁。

6.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虫卵从人或哺乳动物的粪便中排出,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再从钉螺逸出进入水中;当人和哺乳动物接触疫水后,尾蚴很快钻入皮肤,在体内发育成成虫产卵。

7.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10秒钟,血吸虫尾蚴即可侵入皮肤,就可能造成人或哺乳动物感染发病。

8.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内容有:

①查治病人,控制传染源;

②控制和消灭钉螺;

③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为普及疾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台州市疾控中心开展本次有奖竞答活动。百元话费等您来拿,赶快拿起手机行动吧~一、活动时间

10月14日-10月16日

二、活动规则

(一)第一步: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5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