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华容人从华容走出的我国首届国家级高校

  在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之时,央视7频道曾经播出一期特别节目《一号行动》,第10集《千秋基业》节目中,来自我市华容的湖南科技大学杨鹏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镜。面对镜头,杨鹏程就洞庭湖的历史灾荒、血吸虫防治侃侃而谈。

  杨鹏程,年出生于华容县三封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原湘潭市政协副主席,“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评选专家库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十佳师德标兵。

一份不录取的通知书

  在杨鹏程的书房里,珍藏着一份50年前极具时代特色的不录取通知书:“杨鹏程同学:湖南地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你在本届招生中,因条件不合标准未能录取。敬礼!湖南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年8月30日”。

因为父亲黄埔军校毕业后,集体加入了国民党,当过国军少尉排长,在那个强调“政审”的特殊年代,尽管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杨鹏程从小就酷爱文学,初中时就写过多篇小说和诗歌,作文常常作为范文到各班讲评,初中获得过全校数学竞赛第一名,高一时获高中部三个年级数学竞赛第一名,但年7月,华容一中17岁高考生杨鹏程,收到的却是这样一份通知书。

  年,杨鹏程下放到三封寺公社新铺大队。与其他知青不同的是,他带着年过花甲的养父母一起下乡,头上还戴着一顶“暗管”(暗中管制)的帽子。10年知青生涯,他从不奢望招工回城和推荐大学,只是到晚上或空闲的时候,“啃”着家里没有被红卫兵搜走的两本书:《四角号码词典》和《毛泽东选集》注释。

  年,希望之门终于向他敞开了。30岁的杨鹏程时隔13年后又参加了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并以五门总分.5(满分分)居全省前列,被录取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春风化雨的园丁心

  年6月的一天,杨鹏程在乘坐公交车时,偶然听到他们学校两个男生的对话。其中一个学生说,他准备退学回家了。这个农村来的大学生忧伤的眼神,引起杨鹏程深思。下车后,杨鹏程把他带回家仔细询问。原来这个学生因父亲早亡家庭困难,患上了“精神性头痛”。由于无钱治疗,以至病情越来越严重无法坚持学习。杨老师耐心劝说他打消退学念头,并找到自己北师大的校友、心理学教授陈恩辉老师为这位学生免费检查和作心理治疗。几个疗程后,这个学生的头痛病痊愈了,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宁波一个科研所。上班后,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杨教授:“您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您是我的再生父母!”

  “你把学生当亲人,学生也会把你当亲人;你把学生当路人,学生也会把你当路人。”这是杨教授的名言警句。在湖南科技大学任教30多年,杨鹏程记不清帮助过多少学生,也记不清收到过多少感恩信。他被学校称为业余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年评为全省十佳师德标兵、被省政府授予一等功奖章。年9月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国教育报》和《湖南日报》曾以整版篇幅、湖南教育电视台和湘潭电视台以专辑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专门写来贺信:“欣闻你在第八次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我谨代表民盟中央,向你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你以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不断进取的钻研精神、春风化雨的育人情怀,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你为民盟增添了光彩,民盟以你为荣耀……”

情系洞庭赤子心

  作为一个从洞庭湖乡走出来的大学教授,家乡父老乡亲被水灾水患和血吸虫危害的情境,一直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到大学任教后,他一直把洞庭湖灾害防治作为自己的主要科研课题。

  年,他与几位专家一起,对洞庭湖垸外洲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的问题进行调研,历时近七个月,走遍了洞庭湖沿湖的血吸虫病重疫区,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数据,撰写出长篇调查报告——《洞庭湖区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的调研》,引起了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卫生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卫生部和湖南省政府联合控制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的工作。时任湖南省省长周强对报告作出批示,并在年1月的省政府参事座谈会上专门指出:杨鹏程等几位参事“提出的洞庭湖垸外洲滩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的问题,这是我们湖南民生当中、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把血吸虫病的治理纳入国家重点规划,再拿出一笔资金,争取解决湖南长远发展当中的重大问题,也是现实的重大问题。”

  年9月,杨鹏程教授再次组织调研组,对洞庭湖区近年血防工作进行追踪调研。于年2月16日向省政府领导报送了《近4年来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情况追踪调研报告》,指出目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多项建议。3月1日,杜家毫省长对该调研报告作出了“血吸虫防治必须常抓不懈”的批示。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杨鹏程从洞庭湖灾害研究入手,出版了《湖南灾荒史》《灾荒与赈济》《湖南辛亥史论》《困顿与凋敝》《近代中国史论》《二十世纪中国史》(3卷本80万字)等14部专著。先后在《人民日报》、《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和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还主持了教改项目“历史专业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和“运用‘专题性论文写作法’,增强学生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等连续4次获省教学成果奖。

华容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