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体检正常,为啥还突然得癌漏掉这几类检

眼下又到了体检季。

很多人以为,做了常规体检就能知道自己有没有得癌,能防癌近身。如果你也这么想,那真是太高估它了。

一般的健康体检,包括测血压、脉搏、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等,针对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至于胃癌、肠癌、肺癌等常见的肿瘤,则基本没有涉及到。

这也就是说,常规体检并不等于早期查癌,更不是专门的防癌检查!

再加上,癌症本身太会隐藏了,不少在早期没有典型症状,甚至没有症状。

这时候就有人会说

当然不是!严重谴责这种想法。

尽管常规的健康体检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但要注意,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各种慢性病,本来就是癌症的“帮凶”。

定期体检,仍然是发现早期癌症甚至癌前病变的最好办法。

真心建议,在体检时除了基础项目,大家要更聪明一点,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有针对性的项目。

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副主任张凯教授,为大家简单梳理了一些常见癌症的高危人群和检查手段——

肺癌

?高危人群

50岁以上

吸烟超过20包/年(含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

长期被动吸烟(超20年,基本每天接触)

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相关职业暴露史者

有恶性肿瘤或肺癌家族史

有慢阻肺或者慢性非纤维化病史等

?筛查方法

低剂量螺旋CT

?间隔时间

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1次。

2

乳腺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

未生育、晚生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不哺乳

有乳腺癌家族史

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者等

?筛查方法

钼靶+超声

?间隔时间

40岁以前的女性每年做1次乳腺超声

40岁以后的女性每年做1次乳腺超声+钼靶

3

肝癌

?高危人群

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

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等

?筛查方法

血液甲胎蛋白+超声

?间隔时间

高危人群每半年检查1次。

4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50岁以上

有肠息肉病家族史

经常吃高脂高热量食物、抽烟嗜酒

结肠腺瘤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血吸虫肉芽肿患者等

?筛查方法

肠镜、大便潜血

?间隔时间

50岁以后做1次结直肠镜,如果检查正常,可以间隔5~10年再做第二次;每年常规体检别放弃大便潜血试验。

5

胃癌

?高危人群

有胃癌家族史

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长期左上腹不适的人等

?筛查方法

胃镜

?间隔时间

高危人群45岁时开始做筛查,若无异常,间隔3~5年再检查

高发区人群50岁以后要做筛查

6

食管癌

?高危人群

肿瘤家族史或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

有不良饮食习惯,如爱吃辣、烫、腌制食品的人等

?筛查方法

食管镜

?间隔时间

高危人群50岁时开始筛查,若无异常,间隔3~5年再检查

健康人群50岁以后要做筛查

以下这种癌,女性也要上点心——

7

宫颈癌

?高危人群

宫颈癌家族史

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初次性行为小于15岁)

生育早、多产

抵抗力低下、抽烟等

?筛查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或TCT/LCT检测)

?间隔时间

21岁~29岁女性:每3年筛查一次细胞学检查

30岁~65岁女性:每5年筛查一次HPV检测与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

大于65岁女性:以往检查结果正常则停止筛查

曾有新闻报道,某女士在常规体检“正常”,却在半年后被诊断为宫颈癌晚期。

追根究底,正是因为她羞于做宫颈方面的检查,才导致漏掉了宫颈癌癌前病变。

说到了体检合格不一定=身体健康

以下这些“体检误区”大家也一定要注意↓↓↓

体检误区一:

体检项目多多益善

很多人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体检时不论是否需要,能做的项目都做,项目越多越安心,设备越贵越踏实。

其实,比起一味追求昂贵和“高精尖”设备,体检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要选择靠谱的体检中心在专业医师的建议下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和过往病史,有侧重点地进行体检项目的选择。

体检误区二:

重五脏六腑,轻眼耳鼻喉

“重视大项目忽略小项目”是很多人体检时的通病,五脏六腑的检查以及验血验尿做CT一样不落,却忽视耳、鼻、喉、眼、皮肤这样的“小科”,导致留下隐患:

比如鼻咽癌,早期没有症状,多数患者是从五官科体检中发现的,耳鼻喉科不仅可以发现大部分急慢性炎症,还可筛查浅表肿瘤;

连最简单的身高体重都很重要,因为BMI(体重指数)是判断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指标。

体检误区三:

体检查不出疾病=白白浪费钱

体检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总结起来不外乎这16个字:预防为先,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早防早治。体检的目的不只是排查重大疾病,最重要的是及时消除重大疾病的隐患,早期发现潜在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大家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的指引。

“花小钱能防大病”,要妥善管理自己的“健康资源”,体检必不可少,健康第一不该只是一句口号,定期体检,才是以健康为己任的应有态度。

体检误区四:

有慢性病却不定期体检

有些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虽然一直在吃药,但就是不体检,导致无法及时监视监测吃药的效果。一般健康人每年体检一次就可以了,而有慢性病的患者要记得经常体检。

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个月检查一次血糖,看有无并发症;

乙肝患者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脏B超,看有无病变;

胃病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掌握病情,适时调整用药。

体检误区五:

怕辐射宁愿留健康隐患

一听说X线检查对人体有害,许多人便拒绝透视,就因为如此,有人错过了治疗肝癌、肾癌、乳腺癌的最佳时机。

实际上,现在的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国际上规定的人体器官可接受的射线剂量标准,而且一年一两次、一次几十秒的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并不大,除了女性妊娠期不宜检查外,其他人不用过多担心。

体检误区六:

为空腹体检前不吃药

采血确实要求空腹,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关于体检前服药,应该区别对待,可以先向专业医师咨询。

如高血压病患者为了血压稳定每日清晨一定要服降压药,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服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体检医生也可对目前的降压方案进行评价,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完降压药后再来体检。

体检误区七:

忽略重要病史陈述

疾病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有意或者无意间会忽略过往疾病病史的陈述,其实这是对体检不重视、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更会影响医生的判断。

体检时的病史陈述要力争做到客观、准确,重要疾病不可遗漏。

体检误区八:

普通体检合格就是健康

常规的健康体检是查体而不是查病,可不能对它的期望值太高。它只能说是一个初检,一些常见病是可以被发现的,比如说尿常规可以发现肾脏方面的严重疾病。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病,普通的常规健康体检就无能为力了,只能通过更加深入的观察、监测和定期体检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如果医生建议你对某个单项进行复查,那你最好马上复查,而在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应当引起注意的保健方面的建议也要尽可能在生活中实施。要谨记,体检结果不只是一个结论,也是一个指导。另外,体检报告应逐年保存,切勿随便丢弃。

体检误区九:

全程和医生无交流

大多数人体检的时候都难免会紧张,担心这担心那,别说和医生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沟通,就是让心跳平静下来都很难,其实这样不好,该问的还是要问,体检的时候有疑惑就要当场问出来,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更多新闻

昔日明星手机凉凉!董事长承认赌博输钱:“大概十几个亿”

重2.5吨!罕见“大鱼”惊现威海鸡鸣岛!网友:鱼之大,一锅炖不下!

带个包子坐飞机看儿子,托运费元!老妈:儿子吃得香,值!

来源/深圳卫计委综合网络责编/方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cb/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