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学习·规培试题
(消化系统)
1.下列关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溃疡一般比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发生
B.一般出血50ml~mL即可出现黑便
C.出血超过mL时就可引起循环障碍
D.半小时内出血超过0mL时均会发生休克
E.第一次出血后很少复发
2.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不少于
A.1ml
B.1~2ml
C.2~3ml
D.3~4ml
E.5ml
3.男,25岁,节律性间断上腹隐痛3年,加重2天,10天前开始自解黑便3次,量约0g左右,血压9.16/6.0kPa,脉率次/分,Hb90g/L,首选下列哪种治疗
A.大量输液
B.输右旋糖酐
C.外科手术
D.急诊内镜止血
E.输血、补液
4.下列哪一疾病的门脉高压最显著
A.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B.肝炎后肝硬化
C.酒精性肝硬化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原发性肝癌
5.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形成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是
A.肝星状细胞
B.肝细胞
C.Kupffer细胞
D.上皮细胞
E.内皮细胞
参考答案
1.B。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本病患者的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并发于十二指肠溃疡者多见于胃溃疡(A错),而并发于球后溃疡者更为多见。并发出血者,其消化性溃疡病史大多在一年以内,但一次出血后,就易发生第二次或更多次出血(E错),尚有10%~15%的患者以大量出血为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一般出血50ml~ml即可出现黑便(B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黑粪比呕血多见,而胃溃疡出血,两者发生机会相仿。出血量ml(非ml),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等循环衰竭症状(C错)。短时间内出血超过0ml时可(非均会)出现休克(D错)。
2.E。根据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可大体作出出血程度及病因的判断。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ml,粪便潜血试验即出现阳性(E对);每日出血量超过50ml可出现黑便;胃内积血量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ml时,因轻度血容量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贮血所补充,多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ml,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等症状;短时间内出血量0ml,可出现休克表现。
3.E。青年男性患者,节律性间断上腹隐痛3年,近期加重,出现大量黑便,并出现失血性休克和贫血表现,初步诊断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血压9.16/6.0kPa(即68.7/45mmHg,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68.7=1..5,提示严重休克,失血量为30%-50%)。因此,该患者目前最重要的措施为抗休克,又失血量30%(1ml),应输全血与浓缩红细胞各半,再配合晶体液、胶体液及血浆,故输血、补液为首要治疗(E对AB错)。内科治疗无效才行外科手术治疗(C错)。急诊内镜止血(D错)应在休克纠正后执行。
4.A。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都会导致门脉高压,但是程度有所不同。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直径过大,不能进入肝血窦,主要聚集在门静脉分支附近,成熟虫卵被肝内巨噬细胞吞噬后演变为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常使门静脉灌注障碍,所导致的门脉高压最显著(A对)而肝细胞破坏较少,因此肝功能减退程度较轻。而肝炎后肝硬化(B错)、酒精性肝硬化(C错)、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错)、原发性肝癌(E错)均以肝细胞破坏更为显著,其导致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为增生的纤维束及再生的肝细胞结节或癌细胞结节对肝血窦的挤压作用,因此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均较显著。
5.A。肝纤维化是肝硬化演变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正常肝组织细胞外基质生成和降解保持平衡,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的过度沉积是肝纤维化的基础,而增多的胶原纤维可由肝星状细胞转变为成纤维样细胞产生胶原纤维(A对)。Kupffer细胞(C错)为肝血窦腔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可产生少量胶原纤维,但非主要细胞。肝细胞(B错)的大量不规则再生可形成假小叶,此为肝硬化的基本病理特征,而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关系不大。上皮细胞(D错)和内皮细胞(E错)均不能合成胶原,不参与纤维化。
清
明
●
●
Qing
Ming
时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