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7日下午,医院隔离救治。“医院收了第一个新冠肺炎病人。医院。”董兴齐打电话对妻子说。
“放心去吧,病人更需要你!”妻子这样说。当晚,董兴齐匆匆扒了几口饭,医院。
1月21日、22日,全院职工取消休假,全员返岗。
他既是指挥官,又是战斗者~“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我们没有退路了,必须拧成一股绳,坚决顶上去,跟病毒干到底!”
董兴齐一边给大家鼓劲,一边带着全院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集结医护队伍,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医疗救治组,火速腾空8个病区、张隔离病床。全院所有党员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
动员令一落地,一页页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交了上来,立下军令状,做好抗疫准备。
不放弃1秒钟的救人希望“老董,第2例、第3例都出院了,医院?”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董兴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当然希望他早点出院,可他肺部感染很严重,必须要彻底治好才能出院!”董兴齐斩钉截铁地说。
就是这种对病人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带着医疗团队研究最佳诊疗方案,一次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拽回来。
与同事研究治疗方案~
“只要病人还有一口气、1秒钟的希望,我们绝不能停止抢救!”董兴齐经常叮嘱医护人员。
他每天很少进办公室,上班就到呼吸科,安排部署、协调指挥各种工作,参与早交班、专家会诊、病例讨论,科学有序、创新性地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医院忙调度、忙汇报、抓院感、抓治疗,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医院的管理者,更多时候作为一名医疗专家与大家一起研究治疗方案,对每名患者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3月6日10时20分,经过悉心治疗,医院收治的第一拨患者中最后一名确诊新冠患者治愈出院。看到最后一名患者痊愈出院,董兴齐长舒一口气后说:“清零,不画句号。目前境外压力还是很大,一定还要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截至年12月17日,医院收治了82例新冠病例,实现了收治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院内院外零传播。
数十次挺身而出挑重担58岁的董兴齐,是传染病防治战线上的一名“尖兵”,总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任,冲锋在前、靠前指挥。他是传染病防治战线上一名“尖兵”~从年开始,他倾注心血研究老鼠、跳蚤、鼠疫菌特点与疾病流行规律,创新了家鼠鼠疫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使全省迅猛流行的鼠疫得到有效控制。年12月25日,他卸任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所长职务,接任医院院长,挑起艾滋病、新发病、精神病等防治重任,为推进全省防治艾滋病实现“三个90%”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董兴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的荣誉证书塞满了一个抽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工作35年来,他荣获1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多篇科技论文,主编和参编12部专著,培养35名硕士和博士。
“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董兴齐说,这份荣誉属于云南省全体传染病防治医务人员,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托。
面对当前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他将一如既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领大家坚守岗位,严防死守,治病救人,让医者仁心使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点击查看相关新闻:
先进医者①|医院副院长邓毅书:要对得起医生这个称谓~先进医者②|医院PICU科主任肖曙芳:只想多挽救几个孩子先进医者③|昆医大附一院急救医学部主任钱传云:患者转危为安就不觉疲倦~记者:黄河清
图片:供图
编辑:徐婕责编:张晓莉一审:廖晶蓉二审:杨世玥点一下,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点个“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