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而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因而发现控制杀灭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的关键。
1血吸虫主要中间宿主:钉螺
钉螺属软体动物,有雌、雄之分,水陆两栖,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多见于山丘地区。
2钉螺形态特征贝壳较小,成体高7~10毫米,宽3~4毫米,尖圆锥形,有6~9个螺层。壳质厚,较坚硬,壳面光滑或有粗的或细弱的纵肋,底螺层较膨大。壳面淡灰色,壳口卵圆形,具有黑色框边,外唇背侧有1条粗隆起的唇嵴。
3钉螺生活习性钉螺是能够水陆两栖的螺类。幼体多喜欢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喜欢生活在水线以上潮湿地带的草丛中。
滋生环境湖沼型:
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钉螺分布面积大多生活于湖沼沿岸带的湖汊、洲滩、草滩,江河沿岸的芦苇滩等,这类地区孳生的钉螺贝壳大而厚,壳面纵肋粗大;呈片状分布。
水网型:
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带。钉螺沿河岸分布,多栖息于水线上、下各1米范围内的湖堤岸上。但水中钉螺多沿水线孳生于河流、灌溉沟渠等处,在水田、池塘中极少发现。在这类地区孳生的钉螺贝壳较厚,壳面有较细的纵肋。
山丘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福建、台湾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区。钉螺按水系分布,分布广、环境复杂,钉螺主要生产于河道、稻田中,有些地区的山坡草地上也有,这些地方的钉螺贝壳较薄,壳面光滑无纵肋。
4钉螺的主要特点1、大小,一般不超过1cm(长度超过1cm的螺一般不是钉螺),宽度不超过4mm。
2、形状,呈宝塔状,螺塔一层一层有规律的逐步缩小。
3、螺旋,为5~9个。属右旋螺。
4、有唇脊,壳口外唇近边缘有一较厚的脊状突起。
5、颜色,光壳钉螺为棕红色;肋壳钉螺为淡黄色或黄棕色。
6、螺壳:坚硬,用手用力捏,不易碎。
7、有假眉,眼球后方皮下组织内,有淡黄色颗粒聚集成的眉弓(需要在解剖镜下观察)。
5钉螺与其他螺类的区别种类
长度(毫米)
螺层
颜色
旋向
壳口
厣
生长地方
钉螺
5~10
5~9
暗(黄)褐色
右旋
卵圆形
有
简约河、塘、田、滩等有草的泥土
小黑螺
3~6
5~8
灰黑色
右旋
脐沟裂状
有
见于山沟水中小石块上
菜螺
7~9
6~8
灰白色
右旋
椭圆形
无
常见菜园、屋基阴湿处
海蛳
15~28
12
黄褐色
右旋
有锯齿形
有
常见于清凉的湖、河、渠中
烟管螺
10~17
10~11
黄褐色
左旋
近三角形
无
常见于墙角、树洞阴湿处
本文来源:盐城疾控微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