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
年7月12日,夜幕笼罩了大地,但杭州市疾控中心地防所实验室钟却依旧灯火通明,这一晚,一枚本已销声匿迹了22年的可疑血吸虫卵透过显微镜出现在了实验室人员的视野中。为了进一步确认,实验室人员将虫卵培养了一夜直至次日凌晨孵化——这的确是血吸虫!
血吸虫的宿主之一:湖北钉螺
这枚血吸虫卵被发现于一位小女孩的粪检样本中,这位7岁的小女孩自从暑假和爸爸一起到小河中游泳之后,便出现了发热、皮疹的现象。仿佛中了邪一样,医院接受了抗菌素以及其他药物的治疗,她的病情却依旧反反复复,不见彻底好转——这引起了疾控中心的注意,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卵穿过静脉壁进入膀胱,随尿排出。其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最常见的,也是上文提到的小女孩所遭遇的“钉螺”——体内发育。最终,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体内,其中当然也包括人类体内。
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中
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感染血吸虫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其中,小量、反复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导致尾蚴性皮炎;而急性血吸虫病则见于夏秋季,多发生于缺乏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再度感染大量尾蚴亦可发病,主要症状为畏寒、发热、多汗。而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腹水、结肠增殖和侏儒四型,也可合并存在。
所幸的是,血吸虫病不会通过人传染给人,和病人有过接触完全没问题,这就使血吸虫病的治疗难度有所下降。
慢性血吸虫导致尾蚴性皮炎
血吸虫病感染症状
如果在接触水后皮肤瘙痒,出现斑丘疹都是患血吸虫病的可疑现象;而如果在一个月后,还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等情况,医院检查是否患上血吸虫病了。
另外,血吸虫病患者的一大标志:大肚子。但有的病人患病属于慢性期,患病时间也只有一年,如果再发展到晚期,就会出现腹水、脾脏肿大的情况,也就变成大肚子了。若要确诊为血吸虫病的话,标准就是在粪便里发现血吸虫卵或孵化毛蚴。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血吸虫的分布地区
血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而在我国,血吸虫则是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吸虫。
预防血吸虫病
想要预防血吸虫病,我们应该注意这几点:1.不要到淡水湖游泳,特别在是血吸虫病高发的夏季。2.不要饮用生冷、未烧开的水。3.加强粪便管理。
对于已经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70年代我国便合成了吡喹酮,这是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药物。对晚期患者常在接受中药调理后,再作杀虫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
吡喹酮
最后,希望大家能在对血吸虫有所了解之后,能过做到远离、预防血吸虫病!
编辑:Micheal
注:以上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数据、资料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