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迎来特大暴雨,给市民造成了很多影响,大雨过后也是疾病的高发期,由于天气潮湿,细菌易滋生。另外,水灾过后,水源极其容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一些群众与救援人员长期泡在污水中,人们接触污水的时间十分长,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我们该预防哪些传染病?如何预防?
伤寒伤寒是伤寒沙门菌(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的,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常见的和水灾有关的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携带钩体的主要传染源。水源被携带钩体的鼠、猪尿液污染后成为“疫水”。水灾之时,“疫水”随之泛滥,扩大了钩体的污染面。人在与“疫水”接触后,只要钩体接触到人的皮肤、黏膜,便会钻入人体内。除人之外,猪、牛、狗等数十种动物均能感染此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四肢酸软乏力、眼结膜充血,小腿肌肉压痛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细菌性痢疾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凉、过度疲劳均有利于它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暴雨过后,怎么预防疾病?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