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创办者我国寄生虫病学界拓荒

我国寄生虫病学界的拓荒者——医院创办人洪式闾

医院重症医学科尤荣开

走进气势恢宏的医院,门诊宽敞,就诊有序;病房整洁,施药有方。这所始建于医院,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九十年杏林春秋,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来乐医人奋力拼搏、不断进取,医院建设成为医院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为一医院。

洪式闾(摄于年4月)

年,医院开办之初,筚路蓝缕,洪式闾博士傾囊相助,功不可没。洪式闾(年5月3日~年4月24日),乐清市乐成人,国际知名寄生虫学家,中国寄生虫学界的拓荒者。他毕生致力于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和寄生虫病研究、防治工作,发明的“洪氏钩虫卵测定法”为国际医学界通用,在疟疾、钩虫病、毛圆线虫病等研究中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历任北京医学院院长、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浙江省人民卫生实验院院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卫生厅厅长、浙江医学院院长等职。他不但在家乡创办了医院,也为我国医学以及医学教育、卫生管理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世纪20年代,乐清境内除一些私人开办的中医诊所和中药店之外,医院,民众患病,或求神问卦,或就诊私人中医诊所。患了重症,要送往温州市医院(医院前身),隔江过水,船运肩抬,往往没来得及送到,就死于途中。地方有识之士,有感于此,医院。

为此,以洪式闾父亲洪国垣(又名洪叔翰)先生为首的开明人士根据民众愿望,积极筹划,多方募捐,于年7月借租乐成镇县学巷的屠氏宗祠为医疗用房,开办乐清市医院。

医院开诊后,为乐清人民求医治病带来极大便利,西医的神奇疗效,使就医者与日俱增,业务不断扩大,开办没几年,医院借租的屠氏宗祠由于面积太少,已远远不能满足就医者需要。

年春,刚从欧洲留学回国的洪式闾博士,秉承其父高尚品德,关心家乡公益事业。为了解决院舍问题,捐出其父六十寿辰亲友所赠送的全部礼金以及自己积蓄,医院院舍资金,并无偿捐赠祖业林牧场的一部分土地,作医院院址。

解决了资金与地基,医院开始动工。洪式闾亲自督办,鸠工庀材,通过三年的建设,于年下半年,一幢二层楼医疗用房落成,医院从屠氏宗祠迁入新院舍,至此,医院初具规模。并聘请正规医学院毕业的胡然医师担任院长,多方延聘内外妇儿医师,逐步充实医疗队伍,使医院逐步走上正规发展道路。以后洪式闾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工作,但他不管担任医学院教授或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始终关心医院的发展。

洪式闾出生书香门第,乳名锦湖,字百容。年农历3月28日出生于乐清市乐成镇开元巷2号洪宅巷“三瑞堂”南首靠东部分一座双退屋,其祖父洪邦甸富甲一方,三代同堂,有田产约千亩。到洪式闾四五岁时,其父洪国垣与两位兄长分家,分得田产三百亩,另觅隔岸李宅坦建新居“枕善居”。洪国垣是前清秀才,嗣补增广生。平日为人正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常变卖田地修建学校,医院、育婴堂等。其后受清政府的奖励,出任河南“候补知县”。年4月以“肺炎”医院。

洪式闾祖居洪宅

年,洪式闾六岁私塾发蒙,后转入其父亲所创办的乐清小学。幼年时,甚得其祖父与父亲所喜爱,除了在学念书之外,并教其朗诵文天祥的《正气歌》、朱柏庐的《家训》与郑板桥的《道情》,由于长辈们的鼓励,从小就养成阅读习惯,终身使用。

年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温州中学,其时温州中学校长是刘绍宽。中学第四年,其父被清政府委任河南省“候补知县”,随父亲转学到开封客籍中学(后改名中州第一中学)就学。这个学校是河南省高官子弟学校,初到时,人地生疏,落落寡欢,但独为任课语文教师周嵩年先生所喜爱。其时洪式闾年不过十五六岁,周嵩年先生教他作文与著书的方法。这位老先生时年已近七十,家中藏书丰富,他自己的著作也很多。在他的薰陶之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写作能力大有长进。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年辛亥革命军兴,随父亲回到乐清,次年到杭州学习英语。年冬考入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了西医的系统课程,于年3月毕业。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即留校任病理助教。其时颇得国文教师马叙伦先生器重,授以做学问做人道理。

在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肄业期间以及在任助教期间,洪式闾业余爱读科学名人传记。因此,很崇拜科学家,尤其是崇拜巴斯德(LouisPastenr)和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两人,因为他们对于细菌学作很大的贡献,而又能以私人力量创办研究所,名震全球,认为他们很了不起。后来洪式闾曾到过巴黎和东京实地参观了这两个研究所,对于他们之享大名,实有“彼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感慨。此为后来不顾客观条件与环境,毅然在杭州创办私立杭州热带病研究所的动因。

年留校任病理助教开始,洪式闾就着手编写《病理学总论》和《病理学各论》,时年才只有二十三岁;次年即分担了一部分病理学教课任务。当时的医专校长汤尔和觉得洪式闾能写能讲,很有发展前途,于年夏派他赴德国进修病理学。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病理总论》

初在柏林市立病院病理学科专攻病理,进修期间发明了“基础膜染色法”,其后为病理专著争相引用。同时根据研究成果,写成《复形虫赤痢病理解剖学》论文,分别于年及年在德国专业刊物上发表。这一期间,他深感我国寄生虫病发病率很高,流行很广,危害极大,寄生虫学应从病理学中分出,成为独立的学科,专门研究。遂转往汉堡热带病研究所专攻寄生虫病学,学有所得,于年发表论文《动物粪线虫之形态学补遗》。自此开始,他一直执着地从事寄生虫学研究,矢志不渝。

年3月学成回国,途经巴黎,参观巴斯德研究所。同年五月返抵学校,时年校长汤尔和已先一年去职。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改称北京医科大学,洪式闾担任以教授兼校长,自知力不胜任,且当时已有决心在学术事业上有所建树,适汉堡热带病研究所致函教育部,邀其前往继续未完成的研究工作,遂得教育部批准,带教授原薪前往。

年3月成行,取道日本、美、英等国,转往汉堡,中途参观东京北里研究所与利佛浦热带病研究所,增强了见识,增加了见闻。到汉堡热带病研究所后,即在寄生虫学专家弗来朋(ProfFulleborn)教授指导下,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在该所一年期间,于动物体内发见了两种新的寄生性线虫,其中一种为纪念弗教授六十诞辰,即以弗氏之名名之。同时又将司徒氏钩虫卵计算法加以改良,成为唯一计算钩虫卵最精确的方法,即现在世界上还在通用的“洪氏钩虫卵测量法”。

后又去美国华盛顿农业部动物工业局,随世界著名寄生虫学家拉森(ProfRanson)教授学习。其间,写出多篇论文,有关动物寄生虫病理组织学,新种动物寄生虫虫种的鉴定等。

年,时年三十三岁,革命军接管浙江,浙江省政务委员会成立,盛邀洪式闾医院,医院院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院长)。在职期间,医院进行整顿,加强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使医院门诊、住院量大增。

并在此医院属于中国财产的证据,揭露了英人无视我国主权,侵占中国资产,欺凌杭城百姓的事实真相。然而,蒋介石为了巴结讨好英国人,医院重新交还给他们。洪式闾不怕危险和压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屡向国民党政府有关部门递呈上书和抗议,并四处奔、八方呼吁,引起政界和舆论界的强烈呼应,然而最后还是无效。为了如实反映和记载历史,他医院一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收归又无奈“归还”的前因后果,写出《青白之广济》。医院的归属问题,在社会上已形成强烈的舆论导向,认为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之事,洪式闾向国人发出呼喊:“国耻难忘,人心不死,拨云雾而见天日,安知终无其时。”

《青白之广济》全书分题辞、公文、电报、舆论、纪事等章节。马叙伦先生医院史料写题辞。为何言“青白”?马叙伦作为当时的民政厅长,医院从英国人那里接收、整顿、发展,最后到无奈“归还”的全过程。他称赞中国医务工作者“诸君能青白乃心,而有此一年之成绩也,虽然余有隐痛焉,医院之历史,吾人殆无不知。”他对“英人梅腾更藉帝国主义之余烈,基督教会之护符,而压迫欺凌吾居杭之一部分民众”的行径表示谴责。

医院院长,洪式闾在写此书的序言时,涌动着一腔热血。他认为医院就是中国人的资产,只有归还中国人医院,他说“惟此一年中,院内外同志努力奋斗之结果,有不可不记者”的事情很多,值得留给后人借鉴。他对英人梅腾更和帝国主义的罪行表示了极大愤慨。他说:“一年之中,身之所栖,足之所践,耳目之所接触,何一非往昔吾民血泪所渲染而成。式闾愀然以思矍,然而惊悲,夫前此之广济固为彼族侵略之,奸谍而陷吾浙人于惨无天日之世界也。”医院之后,带领医务人员当家作主,“一年以来与诸同人竭虑焦心”。

年6月医院经省府民政厅厅长朱家骅交重新还英圣公会管理。洪式闾带领医院医疗业务骨干,愤然离开医院,自动减薪,租用温州会馆,医院,以示抗议。他在《医院宣言》中亦对温州同乡的支持表示了感激:“唯以偬遽之际,难觅爽垲之宇,幸有温州同乡诸君子,各具热忱,深明大义,愿让居于泽上,效推宅于道南,得以藉手告成,以稍尽吾侪天职于万一。”医院推洪式闾为院长,一直到年7月转任后陈光第医师继任。

年8月,洪式闾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寄生虫病研究机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医院内,以偿宿愿。洪式闾他认为在浙江研究地方病最适宜不过,因为浙江各种地方病又皆属于热带病范围以内的,对于研究所发展的前途,信心很大。原计划设立六组二部二馆,但因经费不足,仅成立了病理学、细菌学及寄生虫动物学三组。该所设董事会,蔡元培任董事长,所长汤尔和,洪式闾任副所长。建所以后,在浙江开展了姜片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钩虫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抗日战争爆发,该所内迁贵阳陆续工作,因日机轰炸,仪器、资料被付之一炬。以后在四川北碚,该所继续从事寄生虫病的研究,直到年。

《医学与卫生》封面

年冬马叙伦先生任教育部次长,聘洪式闾兼任教育部编审处主任。洪式闾担任教科用书编审工作,虽不和他的研究兴趣,但有一份兼职工资,可以充实研究所经费,所以也乐意为之。

年9月应日本九州医学会之聘,10月出席该会并作《关于姜片虫的研究》讲座,会后参观日本各大学医科。归国后即辞去编审处主任之职,专事医院院务。12月日本九州大学赠送医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勤于写作,计发表论文与书籍约二十余种。

年,时年四十二岁的洪式闾,医院就私立南通学院约聘,担任寄生虫学教授兼医科主任。

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开始,医科师生爱国热诚高涨,洪式闾亦慷慨激昂,认为此是民族存亡的关头,决心参加抗战,受当时的军医署之托,由医院,在扬州成立,嗣以敌寇逼近扬州,乃辗转迁至湖南衡阳。其时江苏医政学院亦迁至湖南沅陵。

年春经重庆教育部核准将江苏医政学院与南通学院医科合并改组为江苏医学院。是时洪式医院不是真正为国家服务,遂于5月间离开衡阳至沅陵筹备两校合并改组事项。同年10月江苏医学院正式成立,洪式闾任寄生虫学教授、部聘教授。迨迁至四川北碚增设寄生虫学研究所,洪式闾以教授兼研究所主任。其时医学院师资缺乏,尤其是寄生虫学教授,他不辞辛劳,不时前往西北医学院及同济医学院兼任教课,直至年夏,江苏医学院迁回镇江时为止。

西北医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纪念照(左6为洪式闾)

在强敌压境,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蒿目时艰,忧国愦世,自谦“枉有疮痍泪,愧非杀伐才”。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难,但他仍坚持开展钩虫病、东方毛圆线虫病、疟疾等病的研究,并实地从事防治工作,先后发表论文有十余篇。

学院迁回镇江后,又应台湾大学之邀,于年冬,兼台大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主持该所研究工作。年3月底教育部长朱家骅电令陆志鸿辞台大校长一职,洪式闾提出辞职,以示抗议,不待台大允许,即于四初匆匆离台。

年9月中旬收缩压骤升至二百四十汞柱毫米,降压药物疗效不佳,鼻衄两日,失血过多,几陷昏迷,卧病休息三个月后,乃得转到杭州休养。至年5月中,在杭州解放后,重回镇江江苏医学院工作。

年7月,洪式闾赴北京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参加会议一周,扩大眼界,展开胸襟,听到从来未曾听过的话,见到从来未曾见过的现象。听了朱德总司令和筹备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同志报告之后,认识到全国科学工作者团结一致,打破宗派门户之见的必要性。

同年9月21日至30日参加全国人民政协代表会议;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典礼,洪式闾感到无上的光荣,想不到会参加这样伟大史无前例的会议与盛典,能够直接听到毛主席的开幕辞,听到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洪式闾曾三度出国,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强盛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年9月出席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届微生物学会议,由于国家地位的提高,到处受人尊敬。

出席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合影(前排左起5为洪式闾

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卫生厅筹建浙江省卫生实验院,洪式闾应李蓝炎之邀,来杭筹备,三月开始工作。受谭震林主席之聘,担任院长。同年十二月一日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院在南京成立,受中央卫生部之命并经谭主席之同意兼任院长。

年10月被任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卫生厅厅长。年10月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身兼数职,东奔西走,日夜操劳,但任上励精图治,研究管理两不误。

洪式闾年亲笔书写的浙江医学院师资名册

年11月底前往北京,参加12月1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于开幕的前一日,血压过高,收缩压达二百三十五毫米汞柱,头晕呕吐,不能行动,医院疗治两个月,乃得扶病返杭,承组织上照顾,给假四个月,并准迁入浙江卫生实验院居住,逐渐开展工作,至年8月完全恢复工作。

年4月,卫生部在杭州召开肺吸虫病治疗研究座谈会。4月15日,洪式闾以“台湾省肺吸虫病流行概况”为题作大会报告。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讲演。4月17日,他因高血压脑溢血突发意识丧失,左侧肢体偏瘫,呼吸不规则,虽经积极抢救,终因不治,4月24日停止了呼吸,终年61岁。

中国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在年代,医学院校的寄生虫学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课程,仅在病理学和微生物学课中讲授。对于寄生虫病的研究,医院的外籍医师结合临床进行,医院(医院)院长施德福等。当时,国内更没有以寄生虫病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研究机构。

年,洪式闾从德国回国后,在北京医学专科学校(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率先将寄生虫学从病理学中分列出来,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讲授。年,他在杭州首先创建杭州热带病研究所,以后一直从事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研究。他是中国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寄生虫病研究机构创始者。

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建立以后,他即以浙江的主要寄生虫病为研究内容。研究所初在杭州浣纱路桂华里,后迁钱王祠井阁,再迁岳坟附近的村庄。他得到友人浙江大学化学教授朱昊飞之助,其夫人变卖首饰,集资为研究所建新舍,奠定基础。自建所至年,该所共发表论文48篇,附录7种。

洪式闾在研究所工作近9年,这是他在国内从事研究的初创时期。在此期间,他的主要研究课题为姜片虫和疟疾。当时,浙江萧山、绍兴等地姜片虫病严重流行,他亲自到萧山湘湖地区实地调查,除证实水红菱为姜片虫囊蚴的媒介外,还在茭白根部检到姜片虫的中间宿主扁卷螺和姜片虫的囊蚴,提出生食茭白也可感染姜片虫病。根据研究人体姜片虫的形态,他认为姜片虫的形态差异与虫龄有关,姜片虫只有一种,而不是几种。年10月,他在日本九州医学会作了题为“关于姜片虫的研究”的讲演,12月,日本九州大学授予他医学博士学位。他有关姜片虫形态研究的论文发表于汉堡热带病研究所主办的杂志上。

疟疾是那时浙江又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他率领研究所开展疟疾流行学和临床研究,写了《杭州之疟疾》一书。在实验研究方面,他在病人的外周血涂片中,观察到形态类似动物疟原虫的虫体,单核细胞吞噬恶性疟原虫和红细胞以及再发型隔日疟原虫之锥虫型等现象。对这些研究他先后著书立说,在疟疾免疫和疟原虫形态研究方面起到了先导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四川北碚国立江苏医学院领导寄生虫学研究所的工作。北碚地处川东,寄生虫病众多。他证实当地有钩虫病以后,即进行流行学调查,表明钩虫病在农村、煤矿中严重流行,接着争取当地行政部门的支持,年他成立北碚地方病防治队,深入农村、煤矿,开展钩虫病的调查和防治工作。除进行驱虫治疗外,他还在农村推行建筑粪坑,储存粪尿,以利杀卵的工作。同时,他又进行钩虫虫种、钩虫病贫血原因、钩蚴培养方法等实验研究。在研究钩虫病过程中,他发现有的病人同时感染毛圆线虫。于是进一步追踪调查,证明涪江下游的潼南、铜陵、合川等县有毛圆线虫病的地方性流行,主要虫种为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orientalis),偶有蛇形毛圆线虫。除了调查流行学和研究驱虫药物以外,他还作了虫种鉴定、幼虫发育与抗力以及动物感染途径等实验研究。这个发现在中国当时尚属首次。北碚也有地方性疟疾,包括恶性疟流行。他在观察病人外周血涂片中,发现类似泰勒原虫形态的虫体,联系他早年在杭州观察到的疟原虫形态,认为梨桨虫类的虫种有可能在人体寄生。20世纪后叶,国内外已证明梨桨虫类的巴贝斯氏虫(Babesia)可寄生于人体。虽然这段时期岁月十分艰难,但他清贫自励,奋力工作,可以说这是他一生中研究工作的第二个阶段。

洪式闾的研究工作真正得到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事,在他担任浙江省卫生实验院院长的时期,他领导该院以防治严重危害浙江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为主要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影响波及全国。他在浙江诸暨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血吸虫病灭病试点,系统地研究出土埋灭螺、热水灭螺、巴豆灭螺等方法,系统地研究钉螺的生殖器官和产卵过程以及幼螺发育,开始了中药对血吸虫作用的体外试验。土埋灭螺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在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得到了推广和发展,钉螺生殖研究推动了中国钉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植物杀螺剂是当前世界瞩目的研究课题,而他们在年代就进行了巴豆灭螺的研究。

在钩虫病方面,他们调查了钩虫病在浙江的分布,研究了驱虫结合粪便管理的防治方法,改进了洪氏虫卵计算法,并进行了钩虫幼虫的生态研究。浙江省卫生厅实验院后称浙江医学科学院,成为国内研究钩虫病的重要基地,世界卫生组织蠕虫病研究合作中心。

肺吸虫病在浙江流行已久,年,该院在绍兴兰亭设立肺吸虫病防治研究试点,调查了肺吸虫病的感染方式和流行特征,肯定了皮内试验的诊断价值以及吐根素、氯喹的治疗效果,为当时国内防治肺吸虫病提供了科学资料。洪式闾十分关心浙江的姜片虫病和疟疾,年,他在萧山县宪元等姜片虫病严重流行区开展了防治试点研究,迅速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年,他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时,成立了浙江省疟疾防治站,迅速控制了青田等地恶性疟疾的流行。在浙江卫生实验院,他工作了近6年,直到逝世。

******

洪式闾出生名门望族,从少有大志,少年苦读,青年求学远行。他创办医院、从事我国寄生虫病研究、担任厅长和大学校长、著书立说等等,都是开拓性的工作。20年代,才二十六岁的洪式闾编著《病理学总论》和《病理学各论》两书,是国内最早、最完整的病理学专著,一版再版。他在疟疾、钩虫病、肺吸虫病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40多篇。洪式闾虽身处动荡年代,作出非凡的成绩,是雁荡山走出的一个不可多得医学家、医学管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医院有这样一位创办人,值得全院医务人员骄傲和自豪,并也值得后人追思与缅怀。

写于温州市瓯海区梧田镇南瓯景园22幢室

年5月19日晚10时第一稿

尤荣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jc/8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