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属于传染病预防三大措施中哪一项?
泸州市梓橦路学校刘刚
最近的新冠疫情,让平时生活中不起眼的口罩一下子成了稀缺资源。通过各种媒体,专家的讲解,我们知道戴口罩对于预防传染病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这几天在和同事们探讨直播课的过程中,有同学们提出戴口罩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哪一项的问题,同事们也在一起讨论,大家一直没有统一答案。
在百度和各种生物教师群寻求帮助的情况下,发现大家也是意见各异,疑惑重重,因此,本文就此问题提出探讨,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首先,目前大家的观点集中在以下四种:1.患者,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戴口罩是控制传染源;2.健康人群戴口罩是保护易感人群;3.戴口罩是切断传播途径;4.以上三种情况都有,视情况而定。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第一种观点认为患者,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戴口罩是控制传染源。该观点认为,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给出的传染源的定义,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患者,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就是传染源,所以他们戴口罩,就相当于隔离了传染源,因此是控制了传染源。笔者认为,这里主要问题应该出在对“控制”一词的理解存在误区。“控制”的汉语词义为: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很明显患者,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带上口罩很明显不在控制的含义以内,甚至有不受控制的风险。为此,笔者查阅了大学教材《传染病学(第四版)》。书中给出的解释是:控制传染源是指对传染病患者必须做到早期发现、诊断.隔离和治疗,并及时将法定传染病向附近卫生防疫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报告,以便进行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制订相应的防疫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年9月1日起施行,文中规定:①对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患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②对除艾滋病患者、炭疽中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③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④对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因此,控制传染源,应该重在将传染源控制在特定区域进行诊断,隔离,治疗和必要的卫生处理,很明显戴口罩不是控制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所以这个观点是否定的答案。第二种观点认为,健康人戴口罩是保护易感人群,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给出的易感人群的定义,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戴口罩防止易感人群被感染,所以是保护了易感人群。笔者认为这是对保护的范畴理解夸大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都是防止易感人群被感染,那就都可以归结为保护易感人群这一措施,这就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内容相矛盾。再来看《传染病学(第四版)》(翁心华,张婴元著,P19)的描述:保护易感人群包括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措施。在特异性措施方面,采用人工免疫法,其中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类。人工主动免疫是根据病原生物及其产物可激发特异性免疫的原理,用病原生物或其毒素制成生物制品,给人接种,使人主动产生免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用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给人注射,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在医学领域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实则也属非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因此,保护易感人群重点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的相关措施,包括教材中提到的锻炼也主要是提高免疫力的措施,应该归结于保护易感人群,而戴口罩的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并没有提高的事实,所以健康人戴口罩也不应该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第三种观点,戴口罩是切断传播途径,这也是绝大多数老师认可的观点,只是不能完全确定。我们还是从传播途径的定义出发,教材指出,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者动物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等。戴口罩,主要是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比如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正确戴口罩可以很有效的阻断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气溶胶传播,无论是传染源佩戴,还是易感人群佩戴,都是为了切断这些传播途径。这在《传染病学(第四版)》(翁心华,张婴元著,P19)明确记述为: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传染病制订不同方案,对肠道传染病宜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粪管、水管、用具消毒、吐泻物消毒等;对呼吸道传染病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提倡戴口罩等;对虫媒传染病主要需有防蚊设备,并采用药物驱虫、杀虫。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需同时进行灭螺、治病、粪管、水管、个人防护等。组织力量杀灭啮齿类和蚊蝇等病媒昆虫。消除其他传播传染病的动物危害。(顺便说一下,人教版初二下册教材P76课后练习第二题,对焚烧患病家禽家畜,教参给出的答案是控制传染源,与本书记述不符,请专家指导明确),因此,戴口罩是切断传播途径的观点是准确的。至于第四个观点,应该是比较中庸的说法,通过前面的分析,也应该站不住脚。终上所述,戴口罩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也不是控制传染源。尤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以上观点,能避免产生误区,对于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能更好的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共同打赢这场战“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