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文晗
一、民国时期的医疗古人箴言:“人易亡,医史不亡(忘)。”
旧时郭巨属穿山半岛,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缺医少药,以祖传中医或民间中草药治病。其时,郭巨、白峰、上阳、梅山等共三万多人口的乡村,无医院、诊所,仅一个土郎中张贤芳串乡,门浦村胡猗香以儒通医,悬壶乡里,郭巨荆扑山、荆达庆等在城隍庙边开办一所小中医药店。百姓患病,或苦挨,或求神拜鬼,富人患病就雇工抬篮舆到柴桥、大碶求医,急病不乏途中殒命,苦不堪言。
据称,民国时期,柴桥、郭巨一带因霍乱死亡多人,情景极其悲惨。在现北仑区域有历史记录的霍乱先后流行大小7次(年、年、年、年、年、年、年),其中年霍乱流行3个月,人们互断来往,患者上吐下泻,一家数口同时罹患,几天内先后殒命,最终无人开门,棺价腾飞,送丧号哭者不绝于耳。
旧时,北仑境内开设药店(房)共有40多家,较稳定有名的11家(郭巨1家,亚浦2家,大碶2家,邬隘1家,横河1家,柴桥4家),为民间非正规处方经销中草药。(据《郭巨简史》)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卫生事业
(—)
?医院照片(胡加春提供)
郭巨区卫生所(公立)是年从柴桥区卫生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医舍借用郭巨基督教堂,负责人张菡轩,人员6名,门诊设内科、外科、产科,年迁至西门外,后增设中医伤科。年迁至福民村石沿,住院部有床位40张。
年,“大跃进”年代,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人民公社,郭巨卫生所改称郭巨公社卫生院,医务人员上午门诊,下午下乡下村开展巡回医疗,做防病保健工作或参加田间劳动。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因“大跃进”失误又遭遇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生活困难,全县农村发生营养不良引起的浮肿病,妇女子宫脱垂、闭经,小儿营养不良症等。卫生人员全力投入“三病”防治,那时,采用医疗、营养、休息三结合方法,如服黄豆粉与米糠合成的“营养粉”和青松毛糖浆等中草药制剂。名医张嘉仁在诊治浮肿病人时,指导病家就地取材,多食河里的蛳螺,在郭巨一带指导群众多食张网虾、虾等海产品以补充营养治病,后被农民传为佳话。
年、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遇到水稻地区“双夏”季节,人们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青壮年劳力发病甚多。面对这一疾病,当时的医学领域尚缺治疗措施,一旦贻误治疗发生呕血,就有生命危险。当时,郭巨中心卫生院李书田医师、大碶中心卫生院张嘉仁医师对此病极为重视,以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特点想到了试用青霉素的诊疗方案,疗效很好。这一方法后被市卫生局在慈溪一带推广,三年后才见权威杂志发表类似报道。此病的传播媒介是老鼠,为此,以灭鼠防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每年的冬春季节里深入开展起来。随后,运用预防接种控制该病流行。
年、年的夏秋季乙脑流行,临时隔离病房集中治疗乙脑患儿,医务人员日夜忙碌。还组织卫技人员组成医疗小分队到山区、偏远乡村驻点,支援“双夏”。城镇医疗单位医生上午门诊,下午到附近大队开展巡回医疗。
年、年冬春季全县流脑流行。各中心卫生院都设病床就地治疗,治愈率与病死率和市传染病院相仿。
年,全县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对已育两孩的夫妇推荐结扎绝育,已育一孩的妇女推行上环节育,并要求卫生系统职工带头响应,推广结扎手术。郭巨中心卫生院每年冬季组织计划生育手术工作队下乡进村,以方便群众手术,先后坚持了10多年。
20世纪70年代前中期,处在“文革”动乱时期,医务人员日间照常医疗门诊,夜间上门开展丝虫病采血、普查、送药、普治以及钩虫病收采标本、大便普查普治,真正做到对患者送药到家、看服到口。随着经济发展,世代为害的丝虫病(大脚疯)、钩虫病、蛔虫、血吸虫病等常见寄生虫病得到基本消灭。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年,农村赤脚医生改称乡村医生。赤脚医生的名词“活在”农民心坎中,这个称谓已收入《新华字典》中。
?年,郭巨卫生院全体职工合影
年,经省验收合格,镇海县为“消灭血吸虫病县”,获发证书。
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正式贯彻执行。
年,浙江省卫生厅颁发《医院基本要求》,医院(卫生院)活动。
?年,郭巨卫生院全体职工合影
回眸20世纪50到80年代,郭巨卫生所(院)从无到有,自力更生,为郭巨山区老百姓解除了无数病痛,拯救了大量生命。
三、建区以后的卫生事业
(—)
年10月北仑建区时,医院,仅有柴桥、大碶、郭巨三家中心卫生院,下设有19所乡镇卫生院。
?胡慧娟工作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郭巨中心卫生院最兴旺的时期。有医疗用房面积0平方米。论卫生院的卫技人员、医疗仪器设备及业务开展能力,是当时镇海江南的一所重点医疗机构。设住院部和门诊部,有病床40张,职工53名,其中卫技人员47名,有主治医师1名,医师、医士共13名,中医师、中医士共3名,护士18名,中药士2名,技士5名,尚未评职称人员5名。随着北仑港崛起,沿港工业逐步形成。从年开始,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郭巨周边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步入高速发展轨道。
?卫生防疫知识比赛照片(乐竹春提供)
?郭巨药袋
20世纪90年代后郭巨年轻人陆续离家经商,或定居北仑城区,郭巨常住人口减少,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年,郭巨中心卫生院从福民村搬回西门村(原卫生院旧址),医疗用房面积缩为平方米,部分人才医院,医院规模明显落后医院。
年郭巨被撤销镇建制,并入白峰镇。对地处偏僻、规模较小的全民所有制的郭巨卫生院,政府在不改变所有制的情况下,采取独立核算、差额补助的扶持政策。年9月,郭巨中心卫生院改名为白峰镇卫生院郭巨分院,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作为服务内容,拓宽了服务领域。此时期政府已经基本完成多层次的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构建,为着力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安排了农村巡回医疗专项经费,投入万元购买医疗车和车载设备,定期下乡送医上门。
年7月,郭巨街道成立。此时郭巨街道辖区常住人口约2.5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0.6万。白峰镇卫生院郭巨分院(郭巨社区卫生服务站)新一代的全科医师们,大学毕业后,扎根基层,把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日常诊疗活动中落实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转诊等各项工作,年门诊5.5万人次,并以每年3%—5%递增。同时继续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相结合,郭巨社区卫生服务站21名医务人员人人参与,组建了7支以上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对慢性病、重症精神病、传染病患者及孕产妇、0—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主动提供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并进行长期追踪和管理,同时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年度家庭医师服务签约数达人,管理高血压患者人、糖尿病患者人、心脑血管患者人、肿瘤患者人,重点人群体检率60%以上。
四、郭巨医疗机构变迁历史
郭巨卫生所 现郭巨街道公立医疗机构前身是郭巨区卫生所。新中国成立初,在镇海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为郭巨山区建立一所公办卫生所,指派柴桥区卫生所3名卫技人员方西耕医师、胡醉荷助产、赵佑善医生负责防疫,又调2名卫技人员,共5人。卫生所于年成立,负责人张菡轩。医疗用房借用郭巨四村耶稣教堂的三间楼房,医疗器械仅有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表及一套产科器械、小外科器械和牙科钳等。门诊一般诊治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
年,经县政府批准,拨款元,从招宝山脚下拆一座寺院,将建材从海路运到郭巨,在郭巨西门村新建医疗用房平房7间。年,县卫生科从镇海中学调拨一架倍显微镜,开展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建所以后,每年抽调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卫技人员陆续充实医疗力量,卫生所发展迅速。
郭巨公社卫生院 年,“大跃进”年代,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人民公社,郭巨卫生所改称郭巨公社卫生院。
?在乡野田头实施针灸(胡加春提供)
郭巨中心卫生院 20世纪60年代后郭巨地区下辖峙头乡、上阳乡、梅山乡、白峰乡,郭巨公社卫生院改名为郭巨中心卫生院。为贯彻“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郭巨中心卫生院于年迁建福民村石沿,有医疗用房面积0平方米。论卫生院的卫技人员、医疗仪器设备及业务开展能力,是当时镇海江南的一所重点医疗机构。设住院部和门诊部,有病床40张,职工53名,其中卫技人员47名,有主治医师1名,医师、医士共13名,中医师、中医士共3名,护士18名,中药士2名,技士5名,尚未评职称人员5名。80年代中后期是卫生院最兴旺的时期。
年10月北仑建区时,医院,仅有柴桥、大碶、郭巨三家中心卫生院,下设有19所乡镇卫生院。
?手术照(胡加春提供)
据曾任郭巨中心卫生院院长的朱平兆先生回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郭巨中心卫生院的鼎盛时期,设置了综合病区,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五官科、眼科门诊,还在郭巨老街开设了方便门诊部。外科能开展上腹部手术,妇产科除接生外也能开展剖宫产等手术。年卫生院添置胃镜,年胃镜检查达几百人次。年镇海县撤县分区,郭巨中心卫生院归北仑区卫生局直属管理。
年1月,区政府改革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卫生院实行乡镇政府为主管理模式,郭巨中心卫生院归属郭巨镇政府为主管理。年区域甲肝大流行,郭巨中心卫生院承担郭巨及周边地区的甲肝防治工作,高峰期日检查发现甲肝病人四五十人,郭巨中心卫生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积极治疗病人,自制板蓝根糖浆用于密切接触者预防,并根据北仑区政府的要求,开设肝炎隔离病房20张,收治甲肝病人数十人,较快控制了甲肝流行,为郭巨乃至全区的甲肝防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年,在卫生局支持下,由王万悟院长组织,以发动职工投资的办法,解决了一部分资金,在西门村原卫生院旧址南面筹建职工住宅楼,占地面积0.37亩,共3层12套,总投资16万,并以谁出钱谁得益原则分配住房。该职工住宅楼目前为老职工私人产权。
郭巨镇卫生院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柴桥、大碶、郭巨和长山4个区的行政建制撤销,乡镇政府由新建的北仑区政府直管。原中心卫生院的行政职能也随之取消,归区卫生局直管。年5月因扩镇并乡,上阳乡划归白峰镇,郭巨乡和峙头乡合并成郭巨镇,郭巨中心卫生院改名为郭巨镇卫生院。
年,卫生院从福民村搬回西门村(原卫生院旧址),医疗用房面积缩小为平方米。年3月30日郭巨镇卫生院门诊楼落成,建筑面积平方米,医疗用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至20世纪90年代末,郭巨镇卫生院住院人次逐渐减少,基本医疗以为门诊为主,并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等综合性服务。
白峰镇卫生院郭巨分院 年,行政体制改革,撤销郭巨镇建制,归属白峰镇。年9月,郭巨镇卫生院改称白峰镇卫生院郭巨分院(即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郭巨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年,郭巨镇卫生院有职工31名,其中卫技人员30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护师、技师共11名,医士、助产士、护士、药剂士共15名,还有其他卫技人员。主要医疗仪器有:沪产XG-C型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B超机、心电图机等。门诊开设西医内科、外科,伤科,中医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等15个科室。年门诊人次,日均人次。
郭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项目 年底,北仑区重点项目郭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通过了建设方案审查后开工。年1月,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
五、郭巨(中心)镇卫生院
主要科室简介
外 科 年前,现北仑区域内郭巨中心卫生院是为数不多的具备普外下腹医院(其余两家位于柴桥、大碶)。柴、郭二院还能施行胆囊和胃切除等部分上腹部手术。郭巨卫生院中心卫生院早在年已开展肛肠外科手术。年取消住院病人收治后,郭巨外科以提供门诊清创缝合与术后换药为主,同时规范提供犬伤门诊处理,这时以虞锋华、王裕为代表的第一代全科医生,传承老一辈郭巨医生爱岗敬业精神,经常为行动不便的病友上门提供访视、测血压血糖、换药、更换导尿管、褥疮护理等服务,获群众好评。
年白峰及郭巨中心卫生院外科完成“如何减少家庭留置导尿并发症”课题,获北仑区急诊质控中心QC课题优秀奖。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郭巨卫生院近年较有声望者,如林奇明中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注重病人的心理疗法。尤其对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心理疾病、肩周炎、网球肘以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几十年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郭巨本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虽已退休,但仍在北仑区多家医疗机构定期坐诊,求诊者络绎不绝。
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重大疑难病,中医常有其奇功异术。如郭巨卫生院曾治疗一位赵姓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年浙医大二院的专家已确认她为植物人,还推断她3到4个月内必死。卫生院经鲜地龙加补阳还五汤为主药鼻饲,加医务人员日夜真诚的精心呵护,该患者得到治愈。一位泥沙样结石伴梗阻性胆管胆囊炎的胡姓患者,年到年间,在宁波二院反复开刀四次,该院专家确认他已不能开第五次刀,生命有限,后经郭巨卫生院以鲜草药治愈,该类病例不胜枚举。时隔40余年,上述两位病人今尚健在,这些病历尚可查到。
放射科 20世纪80年代,虽然区内各医疗机构多配备一般X光机,但柴桥、郭巨、大碶三家中心卫生院还配备拍片与胃肠钡剂造影设备。当时新碶、霞浦、三山、小港等乡镇卫生院,均为30—50mA小型X光机。一般用作胸透和节育上环检查。但从事放射科工作的人员较少,0年前经常由临床医生兼职。
六、历代名医篇(部分)
徐仁夫 郭巨后墩人,生于年,卒于年,世传内科,享有盛名。
顾银生 北仑梅山人,生于年,卒于年,是顾氏伤科第三代传人,好学善察,一生耿直,钻伤科,潜意广济立业。年,卫生行政部门派员调查考核,认定顾氏伤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年聘请其到郭巨卫生所坐诊,年在组建联合诊所时,转为联合诊所编制,年病逝。
顾氏祖先系当年武功高手,其时世道乱离,杀戮迭起,劳者躯体损伤甚多,因缺医少药,于是顾氏研制方剂广济大众。20世纪40年代始,顾银生整理祖辈口授伤科方剂,编成《跌打损伤顾三裕乾纪》手抄文本,记述各种跌打损伤脱臼复位,上骱有术,接骨有法,骨折正复及(杉树皮)夹板正复,治法有条。对有皮肉组织撕裂的开放性骨折有独特治疗方剂(珍珠八宝丹)。据传,手抄本有使用烟熏麻醉的记载,惜该书已亡佚不传。自父传悬壶乡里至职业门诊,病员纷至沓来,卓有医效,驰名郭巨地区乡村,在桃花、六横诸岛亦颇有名气。
?李书田正面照
?李书田做研究
?报纸报道
李书田 年2月出生,宁波人,副主任医师,年退休。年杭州卫生学校(现杭州医学院)第一届医士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郭巨卫生所工作。在郭巨工作30余年,多次救死扶伤,与群众结下深厚感情。医院任医务科科长。退休后任宁波市老年学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会员。曾为中华医学会会员,镇海县第二、第三届及镇海区第四届政协委员。一生为人耿直,矢志从医,刻苦精医,善于吸取现代医学新知,处方低廉,广济贫寒,不辞辛劳,常早晚上山采草药,为民治病。“文革”中下放劳动,夜间疲惫不堪,不废一日坚持学习英语,读医学理论。
?胡加春赤脚医生照
?胡加春个人形象照
胡加春 郭巨本土名医,至今在北仑有较高的知名度。早年为赤脚医生,年被推荐进浙江医科大学读书,毕业后在郭巨中心卫生院工作,后长期担任郭巨中心卫生院院长。年郭巨中心卫生院迁建福民村石沿,胡加春一方面向上级争取拨款,一方面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带头肩挑背扛搞建设;他设置了一个药品代供点,向郭巨及六横等海岛村卫生室代供药品;甲肝大流行时期,在采购不到药品的情况下,他组织自制板蓝根糖浆。通过他的争取和自筹资金,卫生院购置了胃镜,装备了救护车。
曾在郭巨卫生院工作过的朱平兆回忆:再危重的病人胡家春也不会放弃抢救,再高难的手术他也绝不推诿。当时交通不便,救护车得向宁波市急救中心叫,顺利也得一个半小时才能到,郭巨到宁波市区有50多公里,道路坑坑洼洼,救护车一路颠簸,病情严重的病人在路上可能就去世了。在他的主持下,交通偏僻的郭巨中心卫生院硬是开展了肝脏修补、胃大部切除、胆囊摘除等各种难度较高的手术,抢救了无数处于危难中的生命。
庞宁儿 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今温州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原为郭巨中心卫生院名医,于年调任柴桥中心卫生院院长,年10月—年4医院院长。现为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较深的领悟与诊治经验。年回郭巨街道义诊当天,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附郭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现有专家坐诊信息,
有需要的可以在表格中时间段内前往就诊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