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报告如何看带您一探究竟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相信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的患者朋友对血常规检查报告单并不陌生,可是血常规报告单一串又一串的数字,究竟要怎么看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探个究竟。

血常规报告单

血常规报告单包括:医院名称、患者信息、24项检测的相关结果、备注栏、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散点图,在解读报告单时候需要全面结合报告单中的各项信息来全面分析。

血常规报告单如何看?

一、什么是白细胞(WBC)?

白细胞可以反映免疫状态,也通常是最直观的炎症感染指标。人们经常会遇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白细胞就会发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把它们赶出机体,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战斗力强弱,代表机体抗病力(抗感染、抗肿瘤等)的强弱。如果战斗中消耗了,我们的造血工厂骨髓会源源不断增兵补充到血液中,保持机体战斗力。如果骨髓造血功能不良或受抑那就会造成白细胞减少。

参考值:成人:(4-10)×/L,儿童:(5-12)×/L,新生儿:(15-20)×/L。

1.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2.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注: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二、什么是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有五种,职责各不相同。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细菌感染、嗜酸/碱性粒细胞参与寄生虫免疫及过敏反应、淋巴细胞主要对抗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可对抗多种细菌及病毒感染。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L,百分数50%-7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L,百分数0.5%-5%,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L,百分数0%-1%,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L,百分数20%-40%,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L,百分数3%-8%。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4)生理性参见“白细胞增多”。

2.中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中毒损伤: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

(3)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革类镇静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2)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6.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用药: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等。7.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此外,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

8.淋巴细胞减少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各种原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也可相对减少。

9.单核细胞增多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为什么要测定红细胞(RBC)?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参考值:男性:(4.0-5.5)×/L,女性:(3.5-5.0)×/L,新生儿:(6.0-7.0)×/L。

1.红细胞增多

(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增多,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L。

2.红细胞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维生素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铜、维生素C不足均可致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线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等

四、为什么要测定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值:男性:-g/L,女性:-g/L,新生儿:-g/L。

五、为什么要测定血小板(PLT)?

血小板主要负责止血凝血。血小板的量过低,可能就会经常出现皮下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也就是我们身上很容易就会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症状,身上有伤口很容易止不住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磕到碰到还会发生内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DIC、白血病等。但血小板如果明显增多,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

参考值:(-)×/L。

如有疑问欢迎电医院医学检验科。—

兰礼杰/文图

韦保佑/编辑

罗英伦姚寿/审核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最新调整

医院凌云分院多学科协助成功抢救产后大出血产妇

医院成功开展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医院残疾鉴定工作流程须知

喜讯!我院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被评为百色市临床重点专科

一场别具一格的病例讨论会

桂粤两地三院携手救治一例先天性膈疝新生患儿

生宝宝怕疼,产后盆底疾病,医院可悄然消除您的不适……

医院医院揭牌仪式

喜讯!医院正式医院

茶乡杏林绘新篇—医院医院工作纪实

喜讯!医院(医院凌云分院)医院现场评审

温馨提示

我院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xuexichongbing.com/xxcbtb/9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