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声笑〗
谁负谁胜天知晓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这是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心绪难平,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早晨微风吹拂,朝阳照耀窗前,遥望南国天空,欣然提笔作诗。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多年。当年因为血吸虫引发的瘟疫,在南方地区迅速扩散,死亡无数,人心惶惶。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即便神医华佗再世,拿这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许多村庄荒草从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人在喊冤。面对这如此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决定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坐在地球上每天要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这浩渺的银河,假如天上的牛郎问起血吸虫病的事情,我们可以宽慰地告诉他,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古今瘟疫
翻阅漫长的中国历史,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官方和民间防治瘟疫的史料,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三千年防治瘟疫的历程是一部活生生的正邪相争的历史,每一次病魔的攻击都会对人类造成重大创伤,人类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病魔,生存下来,可是时过不久病魔还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人类再一次面临另一场正邪之战。
面对破坏性极大的瘟疫,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视,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手段。
首先要控制源头。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其源头是上游被污染的水源,有这源源不断的污染源,瘟疫蔓延速度极快。眼瞅着疫情越来越严重,新任知州刘彝果断采取措施,以“雨污分离”的思路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也正是用了这一招,虔州瘟疫才被彻底遏制。其次要切断传播路线。早在秦朝时期,就实行了“隔离法”:凡是得(麻风)病的,都集中到“疠迁”去住。使用这招数,一般都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因为那时候病人一旦被“疠迁”,基本等于被判了死刑,能否活命,全看个人造化了。虽然狠辣一些,但对于健康人群的保护,效果十分明显。这一手法,清朝执行的更彻底。由于女真人来自于关外,对天花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即便皇族染上天花,也很难幸免。所以,清朝对天花严格把关:清代的法律规定,只要发现天花患者,就必须将其隔离,令其在离城二十里处居住。海外过来的船只,也要严格排查“出痘者”,杜绝一切输入通道。前面两招虽然有效,但对瘟疫都只能遏制,而想要斩草除根,还得讲医学。
在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偏为良医”的美德。很多名医佚事都是有关治疗瘟疫的故事,而通过抗防治瘟疫也同时造就了一代名医,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病著名,其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张仲景因此被称为“医圣”,日本汉方医的经方派至今还用张仲景的原方治疗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
神医华佗不但擅长外科,还有很多关于他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的记载。华佗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后来民间流传“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当代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就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成为一个治疗疟疾的新药。
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叶天士、晚清的吴瑭(吴鞠通)等医学家都为治疗瘟疫作出过重大贡献。吴瑭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现在仍然在临床使用,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
????????????????????????????????????????????????????????????????????????????????????????????????????????????
中国医学家早在公元—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由于这种感染源的“毒力”较新鲜的病毒弱,接种的人一般只产生轻度的天花,被接种人的体内会对天花产生免疫防御性反应,获得对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从而预防重症天花的发生。
人痘接种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人的活病毒的人工免疫法,或者说是用轻型天花来预防重症天花。这种免疫预防法,是牛痘接种术发明以前最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在中国曾广泛应用,后来还西进欧洲流行美国,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并促进了现代免疫预防医学的诞生。
瘟疫的流行不但影响民众的健康和生存,还会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抗击瘟疫决不仅仅是单纯的防治疾病。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实行过在大疫之年免税减租,减轻民众负担,重振生产和经济发展。
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在瘟疫后下诏“其令君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后来还有官方规定收成不到正常十分之四的家庭,政府予以补贴,中央政府通过地方政府将赈灾粮款发到灾民手中。各个朝代都有过在发生大疫后,政府官员还到疫区巡视,安抚百姓,或开仓赈济,或派遣医生施药救之。地方官府办的“蕙民药局”也在地方抗瘟疫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每次大的瘟疫流行都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致使妻离子家破人亡,出现“万户萧条鬼唱歌”的悲惨状况。由于瘟疫的传染性,未经妥善安置的尸体将进一步传染疾病,危害家人和环境,所以西汉时期,平帝曾下诏,按每家死于瘟疫的人数赐与不等的安葬费。唐朝时期对瘟疫时期掩埋尸体十分重视,唐太宗曾派使者沿城巡行,发现尸骸迅速掩埋。唐玄宗在大疫其间下令,死者尸体一定要家人掩埋,无人管者,由地方官负责安置。唐文宗时规定,患瘟疫家庭留下来的遗孤,如不满12岁,一定要由亲属负责养育,官府提供两个月的口粮救济,孤儿名单要上报官府。这些措施和做法,不但是施行人道,保护生命,还起到了安定民心和社会的作用。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综合治理瘟疫的。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预防现代瘟疫使用的方法仍然大同小异。近百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付瘟疫的办法愈来愈多,手段也逐渐提高,其结果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明显升高。但是,瘟疫向人类的进攻从来没有停止过,瘟疫不时还会伺机发动反击,值得警惕。
财政支持抗击疫情
朝廷努力救灾,百姓也会“自救”,有些手段的雷人之处不亚于如今。
古人无论是对病症本身还是如何治疗,认识程度都非常有限,大部分会祈求神明保佑,这就给邪教创造了温床。东汉末年那场大瘟疫,使黄巾起义的领导人张角异军突起,练得一手鬼画符的神奇技术:这技术操作起来也不难,在很多“道长片”影视作品里想必大家都见过,那就是把画好的咒符,烧了兑水喝,据说是“包治百病”。至于疗效嘛——得分人:治好的,那都是张天师的神力;没治好的,那就是你心不诚。假如一个大汉百姓对张神仙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诘问,他老人家也早就准备好了对答之词,治好了难道不是我的神药显灵了吗?治死了又如何,那是我把他度上天了!
当然,当时陷于绝望之中的老百姓,根本不会思考那么多。这种心灵麻醉的招数在当时十分奏效,张角的信徒,一度扩张到百万,喝符水的操作一直用到张角战死,而后也一直被模仿,直到如今。
可是,身体的病痛一旦超过了人的承受阀值,自我催眠就没用了,怎么办?那就只能依靠药物了。
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流行五石散,而五石散最初针对的“病”,正是当时流行的大瘟疫。它和鸦片一样,能让人产生幻觉,莫名兴奋,如此一来,病就算依然在,但感觉却是不同的。但这东西也和鸦片一样,会令人上瘾,魏晋风骨中的嵇康大冬天穿着单衣,身上流汗不止;刘伶喝醉酒后裸奔,这些癫狂的姿态,恐怕都和用药过量有关。不过那年月想要配出五石散来可不容易,也只有士大夫才能玩得起。至于这五石散的功效嘛?仍然是:扯淡!
五石散一直流毒了几百年,直到唐代的医药界泰斗孙思邈,大手一挥说“不许再吃”,才被彻底废除。
除了上面这些常规、非常规的手段外,民间还有吃五毒饼、喝酒等操作。简单说一下,这里五毒饼可不是真的拿“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五种毒物做的食物。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佛跳墙里没有佛一样,人家五毒饼也不过是在皮面上刻了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里面的馅其实是玫瑰的!说白了,这“铁面柔肠”的五毒饼,就是食物界的门神。祈福的意义,远大于杀毒的效果。
再来说下喝酒“克制”瘟疫的方法,酒的品类大体分为屠苏酒、雄黄酒、菊花酒。“春风送暖入屠苏”里的屠苏酒,据传是华佗创始,配方相当复杂,内中还包含剧毒成份,基本属于以毒攻毒的“化疗”范畴。类似效果的,还有参杂雄黄的雄黄酒,就是《新白娘子传奇》里,逼迫白娘子现出原形的那种酒。此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对于古人来说,重阳节可不是光看菊花,人家还要喝菊花酒来增强免疫力。
总之,在古人眼中,喝酒不但解愁,还能解毒。
当然,疫情发生的时期,也是谣言四起的时候,无论是遥远的古代,还是近在眼前的当下,人们都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传言中来回游荡,抽烟的人说香烟可以治病,喝酒的人说酒精可以杀毒,药贩子说药材可以起死回生,按摩的说推拿可以舒筋活骨。陷于紧张情绪的人们,无法掌控自我,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求生欲战胜了一切,哪怕是仅有一星半点的希望也要尽全力去争取,可笑可悲,无可奈何,人生凄凉,肝肠寸断。
结
语
瘟疫这个人类大敌,我们与之斗了几千年,阶段性胜利有那么一点,但我们也从未占据压倒性优势。这伙不见踪迹的敌人,总是“来了又走,去了又回”。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靠谱、不靠谱的斗疫法,似乎都能从古代找到影子。当然,古代的一些方法也不全是“伪科学”,而且,古代老百姓探索的寻找源头、集中隔离、控制扩散和加大医疗投入等措施,放在现代也依然实用。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还是要相信科学治理范畴的内容,不信谣、不传谣,遵照权威医师的意见,不出门、勤锻炼、强体魄、严防护、少接触,这样才能有效遏抑疫情的蔓延。勇敢逆行的人,我们要在一切艰难险阻面前勇往直前,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盯住问题一个一个地去解决。没有谁能把好梦一直做到天亮,我们终会看到温暖的光芒照亮漫长的星途,带着愿望走在路上,再艰难也会有希望,让人心融化冰冷的霜雪,跌宕起伏的的故事,山高水远,道阻且长。
敬请期待之三《红尘俗世几多娇》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