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原标题:肠癌是吃出来的?这4个因素,也是肠癌的罪魁祸首,不能忽视
以往我们熟知的富贵病就是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一类,它们的出现和不良饮食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你不知道的是,在癌症种类中,也有所谓“
富贵病
”存在,它就是近些年高发的
大肠癌
!
根据数据统计表明,发达国家患大肠癌人数比发展中国家要高得多,而在中国城市人患大肠癌几率,也比许多农村地区要高!
而且肠道本身就是消化食物、排出食物残渣的器官,所以很多人会自然地将肠癌怪罪在“不健康的饮食”上。
从科学角度来看,长期保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的确可能会推动肠癌发展,但这只是致癌因素之一,因为肠癌的发作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哪些才是真正的肠癌危险因素吧!
1、饮食影响
肥甘厚腻、高脂肪、高热量
的食物是很多年轻人的最爱,而这恰恰就是促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因为无论是精细加工后的粮食,又或者是高热量食物,都属于
不易消化
的种类,容易
诱发便秘
问题出现,导致粪便中的毒素再次和肠道黏膜亲密接触,对肠黏膜造成伤害;
而且,长期进食高热量食物,还会导致肥胖的出现。根据研究表明,
大肠癌也可能和“肥胖”有关,其与三高疾病、冠心病等都有相同的基因发病机制;
另外,某些食物中也含有
致癌物质
,比如已经被世卫组织明确含有亚硝胺的
中式咸鱼、酒精、发霉变质的食物
等,除此外还有烧烤、油炸食物类,存在致癌物
苯并芘、多环芳烃
等,都会增加消化道致癌的可能性。
2、遗传基因影响
肠癌是已经明确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的癌症类型,并不是癌细胞直接遗传给了下一代,而是受到遗传疾病影响,导致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失去原有的平衡
,也就是大家俗称的“
易患癌体质
”。
有数据统计表明,
直系亲属中若有人出现大肠癌,
后代患癌几率比无家族史的人
高出了6倍
以上!
3、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分为多个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将腺瘤性息肉又分为三个种类,第一种为高发的
管状腺瘤
,其直径通常在
1厘米
以下,有
80%的管状腺瘤都有蒂存在,其癌变率在1%~5%左右;
第二种则是
绒毛状腺瘤,
这种腺瘤的病发率不高,在进行肠道检查时,往往是单发性息肉,其直径多在
1厘米以上
,近
20%的息肉有蒂存在。
这种息肉的
癌变率明显高于管状腺瘤,
10年内的癌变率达到了
30%~70%
以上;
而第三种就是
混合型腺瘤
,这种腺瘤可同时存在以上两种结构
,癌变率往往介于二者之间!
除此外,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息肉类型,它就是遗传腺瘤性息肉,这也是为何会出现聚集性家族病例的重要原因。遗传性的息肉往往会在患者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病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1
0-20年之内的癌变率,甚至能达到%!
4、其他肠道疾病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
溃疡性结肠炎
!这种疾病可导致肠粘膜反复受损和修复,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后期癌变率就越大。根据临床数据表明,有将近
3%~5%的溃疡性结肠炎,最终会诱发大肠癌
。
特别是病史
超过20年
的患者,癌变率达到了
12.5%,
而30年的病史患者,癌变率甚至能达到
40%
以上;
除此外,血吸虫病也是大肠癌出现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有将近
10.8%~14.5%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会合并肠道癌症。
这主要是因为血吸虫的虫卵会在肠壁黏膜下堆积,长期慢性刺激肠道黏膜,从而诱发局部肉芽种样改变,增加癌变几率。
总的来说,饮食只不过是推动肠癌发展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直接促发肠癌的最危险因素!对于有肠癌家族史、腺瘤性息肉家族史、以及慢性肠道疾病的患者来说,积极进行科学检查,才能早期发现肠道内潜藏的问题。
除此外,科学认为40岁以上的人群,也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应提高重视,并定期进行筛查。
猜你还想看:
大便先硬后粘软,是肠癌征兆?医生:若同时出现3个特征,要当心了!
放屁时若有此“症状”,可能是“大肠癌”的前兆,很多人忽略了
肠癌来临,排便时有“3多”,吃饭时有“2短”占上一个也别大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