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老鸦胆(《生草药性备要》),鸦胆、苦棒子(《吉云旅钞》),苦参子(《纲目拾遗》),鸦蛋子(《植物名实图考》),鸭蛋子(《医学衷中参西录》),鸭胆子(《中药志》),解苦楝(《广西中药志》),小苦楝(《广西中草药》)。
出处:1.《本草纲目拾遗》:鸦胆子,出闽、广,药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药佳。
2.《岭南采药录》:鸦胆子,治牛患疔毒,捣汁饲之。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鸦胆子,有毒部位:果壳和种子。中毒症状: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险。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全身无力,呼吸慢或困难,昏睡,最后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内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内服或注射维生
药材基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鸭胆子树的成熟种子。
原形态: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全株均被黄色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0~30厘米,有长柄;小叶5~11枚,对生,长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两侧不对称的斜圆形,边缘有三角形粗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圆锥聚伞花序腋生,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0~30厘米,雌花序长4~18厘米;花极小,红黄色;雄花萼片4,披针形,花瓣4,线状披针形,雄蕊4,着生在花盘下方,花盘4裂;雌花萼片4,三角形,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子房由4心皮组成,大部离生,下部被花盘包围,花柱下弯,柱头长尖形。核果长卵形,先端略向外弯,成熟时黑色,具突起的网纹。花期3~8月。果期4~9月(海南岛、广西)。
生境分部:自生于山坡上、木林中路旁。
资源分布:海南各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及西藏等地。
采制:秋季采摘,晒干。去壳取仁,生用。
性状鉴别:干燥成熟的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形,两头稍尖,长6~10毫米,直径3~7毫米。表面灰黑色,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网纹,底端有凹陷的果柄痕。外壳质硬而脆,破开后内向灰红色或灰黄色,光滑而油润。内有黄白色种仁,呈卵形,长4~7毫米,直径3~5毫米,外包抽皱的薄膜,富有油性。无臭,味极苦。以质坚、仁白、油性足者为佳。
炮制:除去果壳及杂质。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用法用量:内服:多去壳取仁,用胶囊或龙眼肉包裹吞服,治疟疾第次10-15粒,治痢疾第次10-30粒。外用:适量,捣敷;或制成鸦胆子油局部涂敷;或煎水洗。
注意:脾胃虚弱,呕吐者忌服。《广西中草药》:孕妇和小儿慎用。
各家论述:
①《生草药性备要》:"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②《纲目拾遗》:"治痢,痔。"
③《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又能杀虫。"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解毒,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治梅毒及花柳毒淋。捣烂醋调敷疔毒。善治疣。""鸦胆子,性善凉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鲜血之痢,泻血水之痢,则尤效。又善清胃腑之热,胃院有实热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进食。审斯,则鸦胆子不但善利下焦,即上焦有虚热者,用之亦妙,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
⑤《科学的民间药草》:"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制成油质,可治外耳道乳状瘤,乳头瘤,以及尖锐性湿疣。"
⑥《广西中药志》:"治疳匿。外用(油亦可)治皮肤瘤。"
鸭胆子一药,在本草文献方面,使载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原为治冷痢久泻的要药。近人根据前人对于冷痢症状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疗效颇好。并且由于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杀灭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又试用本品杀灭疟原虫,在临床上用治疟级,也具有很好疗效。本品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虚弱者禁用
附方:
1.鸦胆子治痢:鸦胆子(去壳,捶去皮)一钱,文蛤(醋炒)、枯矾、川连(炒)各三分。糊丸,朱砂为衣。或鸦胆霜、黄丹各一钱,加木香二分亦可,乌梅肉丸,朱砂为衣。二方俱丸绿豆大,粥皮或盐梅皮,或圆眼干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医碥》鸦胆丸)
2.鸦胆子治慢性鼻炎:将鸦胆子油涂于双鼻腔下、鼻腔粘膜前后端和游离缘,2~4d1次。(《中医外治杂志》)
3.鸦胆子治热性赤痢,及二便因热下血:鸦胆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衷中参西录》)
4.鸦胆子治毒蛇咬伤:鸦胆子、半边莲、七枝莲、对面针各适量。掏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5.鸦胆子治痢久,脓血腥臭,肠中欲腐,兼下焦虚惫,气虚滑脱者:生山药(轧细)一两,三七(轧细)二钱,鸭蛋子(去皮)五十粒。上药三味,先用水四盅,调和山药末煮作粥。煮时,不住以箸搅之,一两沸即熟,约得粥一大碗。即用其粥送服三七末、鸭蛋子。(《衷中参西录》三宝粥)
6.鸦胆子治花柳毒淋,有热:丈菊子(即向日葵,捣碎)一两,鸭蛋子四十粒。将丈菊子蒸汤一盅,送服鸭蛋子仁。(《衷中参西录》消毒二仙丹)
7.鸦胆子治疟疾:鸦胆子仁10粒,入桂圆肉内吞服。每日3次,第3d后减少量,连服5d。(《广西中草药》)
8.鸦胆子治鸡眼,胼胝:先用热水烫洗患处,发软后用刀削去隆起处及表面硬的部分,贴上剪孔的胶布,孔的大小与病变相等,而后将捣烂的鸦胆子盖满患处,而以胶布敷盖,每隔6d换药1次,一般3次。(《中华皮肤科杂志》)
9、鸦胆子治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10粒,每日2次,连服4.5d。(《广西中草药》)
10、鸦胆子治疣:鸦胆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疮即愈。(《衷中参西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