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条笔直宽敞的马路,走进鹰潭红旗干部学院,映入眼帘是错落有致的幢幢民居,地面干净整洁,沿路绿意盎然,乡村景观精致唯美。9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记者王丹妮一行来到我院进行实地拍摄采访,挖掘血防故事。市纪委宣传部部长洪卫,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罗敏陪同。
罗敏向记者介绍了学院培训办班、课程研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
走进蓝田宋家自然村,远远就可以看到村口门楼上高高挂着的横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宋家村”。对于宋家村的百姓而言,也许只有用这么质朴的语言,才能表达他们对于共产党的感恩之情。
步入血防宣传站、血吸虫病防治站和村史馆,王丹妮看着照片上当年的村容、人貌,驻足于一幅幅反映“瘟神”肆虐的墙画面前,认真聆听并记录血吸虫病曾经给蓝田百姓带来的那段深重苦难历史。
人民公社展览馆内灯光萦绕,树木、水稻、人物、农舍、家禽等仿真模型栩栩如生,王丹妮认真观看万户萧疏、县委书记办公室开会、“苦妹子”邓梅女、开新填旧、庆功大会等场景,详细了解了余江从血吸虫病肆虐到通过党的领导、依靠科学、发动群众热火朝天投身灭螺运动,最终历时两年赢得了彻底根除血吸虫病的伟大斗争历史。王丹妮对我院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再现全国血防工作情况和余江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历史、余江革命历史等做法表示赞扬。她表示,每个血防故事背后都是一段刻苦铭心的历史,每个血防人物身后都是一段艰苦斗争的岁月。▲专访宋接富老人
“有女不嫁蓝田郎,头年做新娘,次年守空房”当时流传的这首民谣,形象地诠释了解放初期血吸虫病给蓝田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75岁的宋家村民宋接富老人就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之一,他小时候患有血吸虫病,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医院接受免费治疗,治好了血吸虫病。在采访中,他向记者感叹道:“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人深情的话语道出了蓝田百姓的心声。最后,王丹妮表示收获颇多,不虚此行,回去后将进一步整理和挖掘这些血防故事材料,做好血防精神的有关报道。更多精彩内容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