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也有“医院”
文/沈金生庚子新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一时间,二万多名医疗人员,无数的医疗物资,向武汉集结,更神奇的是短短十几天,“两山”医院横空出世,一个月内几万个床位的十几家医院投入使用,病毒感染患者迅速得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疫情得到控制,医院功不可没!
方舱,用各种坚固材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方便可移动的房子。它来自美军的军事用途。医院,利用活动组合的空间,组合成野医院。这次武汉用以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医院由现有体育馆、展厅等大型场医院。
其实,这样的医院,我国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有。
这次新冠病毒流行伊始,人们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二首诗。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知道那两首诗指的是哪一件事,甚至也会背上其中的一两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小虫,血吸虫,诗中所指瘟神,虽为寄生虫,却通过传染以瘟神的力量吞噬一个个健康的生命,“万户萧疏鬼唱歌”就是它危害的写照。由于卫生条件和饮水条件差,
农村百姓十之六七患有血吸虫病,现在六十医院体检,大多的肝脏B超看得到血吸虫病灶。
党和政府号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一场犹如这次抗击新冠病毒一般的“群防、群控、群治”全民参与的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展开。河滩沟渠查钉螺,筑堤设带灭钉螺(钉螺是血吸虫卵的寄生体),全民检测,集体治疗。
病情严重的人脾脏肿大、面黄肌瘦,肚子却大得出奇,对于这样医院做脾脏切除术,再住院治疗血吸虫。
对于大量的轻症感染者,唯有集体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集体治疗最医院场所,然而,医院,去哪里找?
七十年代初,这里的农村每个生产大队都有大礼堂,每个礼堂样式接近,礼堂正门朝东,向着太阳,正门立面有浮雕造型,或星星火炬或毛主席像或光芒四射的红太阳,现在看来那是一段政治的历史遗迹。礼堂内部有大台,屋顶结构人字梁掮空,总面积足有近千平方,可容纳近千人开大会。
秋时农闲,开始集中治疗。此时此刻,礼堂暂时停止了它的政治使命,担负起“医院”治疗血吸虫病的重任。如果说现在有“医院”,那么它就是“那时的医院”。
那时我十岁刚过,因染上血吸虫病,也进入其中参加集中治疗。
大礼堂一分为二,中间用草帘分开,一边男的一边女的。没有床位,用稻草铺地,放一席子,家里拿来一床被子就行。
没有专业医生,村里有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刚刚脱离文盲的“文化人”,经过简单的医疗培训,背起药箱,走村串户,成为乡村百姓健康的守护神,他们就是遍布于乡村的“赤脚医生”“卫生员”。在简陋的医院里他们一天两次给病人量体温、三次分药,每星期一次收验大便,虽然他们不够专业,但是他们有足够的责任心。
近一个月的治疗其实也挺有趣的。集中起来的人们,因为是同一个大村相互间也都很熟悉,男人们可以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了中国象棋,知道了“当头炮马来跳”,女人们则聚在一起纳鞋底打毛线衣,当然年轻人也有偷偷谈起恋爱,开小差溜到礼堂外的小树林去约个会什么的。
孩子当然也有孩子们的事,到外面的场地上打一场弹子,翻一场“洋片”。我或许是少数玩不过他们的人,所以我喜欢扎在大人堆里听“哪咤闹海、薛仁贵东征”故事,或者看他们下棋。我在亲戚家翻到了几本没有封面封底,缺页少角的书,《七侠五义》《水浒传》《青春之歌》……还找到一本《谜语大全》,记得那时候凭这秘密武器,没人能比过我猜谜,我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一到晚上,小孩的哭声,打雷似的鼾声,还有尿床的,梦呓的,梦游的,反正二三百人在一起,“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就钻出被窝,记录哪位病友的好戏,第二天好笑话他。
治疗的方法是相同的,每个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服,第二阶段服,只是根据体重,份量不同而已,至于这两种药有什么成分,我们也不知道,只记得那两种药的味道特别刺鼻,颗料特别大,白色的,比较松,含在嘴如果不及时吞下,会特别苦,灰色的特别硬。
我从小不会吞药,一吃便恶心大吐,每次吃药我都装模作样地将药往嘴里一送,然后猛喝一口水,将头一扬,还咕嘟一下,又将眉头皱成一团,摆出一副十分痛苦的样子,其实此时我已把药捏在手里,待到没人注意的时候去外面偷偷扔了,结果二十多天下来没有一点疗效,又住了第二期。
第二期,我不敢再扔,把药嚼碎了吃下去,实在受不了,就把药放在月饼里吃,此后十几年里,我见到月饼就呕。说真的,为了吃下这药,每次我都会深吸一口气,心里黙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去争取胜利!”
像我这样痛苦吃药偷偷扔药的人很多,尤其是小孩子和年轻人。后来负责管理的卫生员也发现了规律,凡是吃药时间里去厕所的准有扔药的,于是他们对于几个重点对象采用盯人的办法,看着人家吃下去。对于吃不下的,那股子难受难以形容,后期对药产生严重抗拒心理的人见到药就呕吐,那情景,唉,不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的毒性越来越显现,刚进去时大伙儿精神气爽,十几天过去,疗效出来了,无力,呕吐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慢慢地安静下来了,胃口也越来越差,家里拿来的饭菜总是不合胃口,也越来越想回家,所以盼着早点结束是大家最大的希望。
几年反复,几年努力,最终,中华大地上消灭了血吸虫病,对于那个伟大的成就,毛主席兴奋夸赞“春风杨柳万千,六亿神州尽舜尧”,这其中“统一管理,集中治疗,统一服药”的“医院”功不可没!
图:新华社等综合,侵删
沈金生,任职于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爱好书法、写作。
往期文章回顾
▼
乡村记忆:那年,在“医院”治疗血吸虫病
记忆中的插秧
初雪清寒,正好窗前淡写兰
曲尺里、南车和马坟头
聚桂文会小助手